谎言与成败的协奏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谎言与成败的协奏曲
什么是谎言?谎言即假话,这个问题似乎特别简单—就连三岁小子都明白,小孩从母亲那里明白,谎言是个坏词,人不应该说谎。但真的就如此简单么?比如:对日本鬼子该不该说谎?对日子鬼子说了谎我们称其为“好同志”。对日本鬼子说了真话,我们指其为汉奸。由此可见,对谎言的认识,也不能一个“坏”字了得。那么谎言究竟是什么?
《吕氏春秋·知接》中这样解释谎言—“瞑者,目无由接也,目无接而言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却说看见了。也就是说不讲真话,不告诉别人真相。
美国的《赫里蒂奇英语词典》对谎言的解释更为贴切,更为科学些。谎言:1、故意歪曲事实的虚假陈述或信息;假话。2、故意隐瞒事实,意在欺骗或给人错误印象的行为。
那么谎言与事情成败又有何关联呢?表面上看来毫无关联。事实上这关联可大了。美国心理学家H·洛特蒙德说:说谎是人类一种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可以说,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成就”。据他在北美和西欧的调查得出,平均每个成年人每月至少撒谎达十次之多。
人类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谎言呢?因为虚荣说谎;因为掩饰说谎;有时被别人教以说谎;不圆场说谎;为爱情说谎;为利已说谎;有时说的真话无法“兑现”而变成子谎言。总之谎言与生活总是密切相关,所以与我们的成功就不能毫不相关了。
特别是在战争期间,谎言与兵法几乎是同义词。兵法(谋略)就是为了使敌人迷惑。《孙子兵法》在我看来,几乎就是“谎言大全”。
然而这些谎言都为造谎者获得了成功。且看《孙子兵法》第一篇中的一段话:“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些就是永远不让敌人知道 相,把假象留给敌人所使的招数。这种方式,实际就是“造谎”。
而兵法中的《三十六计》更是谎言集萃。由于这些“谎言”屡屡成功,所以被兵家奉为经典。例如上屋抽梯、笑里藏刀、围魏救赵、无中生有、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声东击西、反间计、暗渡陈仓、指桑骂槐、欲擒故纵等等,哪个不是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遥想大家熟知的赤壁之战,吴国弱胜强,就是胜在谎言之上。黄盖投降晃谎言,蒋干中计更是谎言。孙吴以谎言获取了成功。然曹魏因轻信谎言遭到了失败。
谎言与成败之间,往往会产生三个结果:一、造谎者通过谎言获得了成功;二、造谎者“玩火自焚,引火烧身。”三、信谎者通常都会成为失败者、冤大头。
先说说造谎的成功和成功的造谎者,这句话为什么要如此颠来倒去的说呢?因其含义不同,而不源。怎么讲?造谎者的成功?说的是造谎者通过谎言获得了成功。而成功者造谎更像那么回事。更有人相信,更具有祥谎的本狂。我们看看老蒋先生是如何造谎成功和成功造谎的。
蒋介石对把兄弟的惯用伎俩
1926年8月,蒋介石同李宗仁结为兄弟,在给李宗仁的兰谱上有蒋介石亲笔写的四句誓词:谊属同志,情切同胞;同心同德,生死系之。
李宗仁并不愿同蒋介石结为弟兄,但他必须应付一番,只得照葫芦画瓢,将蒋介石给他的帖子上的四句誓词,照抄上去,下署“李宗仁,妻郭德洁”应付了事。
蒋介石看到帖子,笑容可掬,着重地说,我们今后更加上一层亲切关系,誓必同生共死,为完成国民革命而奋斗。
事实如何呢?
李宗仁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将先生给我的兰谱,后来在民国十八年(1929)他向武汉进兵,我身陷沪上,因军中无主,致全军瓦解,连我的行李一道遗失了,兰谱中所谓亲如弟兄,同生共死的话,转瞬间,竟变成兵戎相见,你死我活了。毋怪有深见的人说,政治是最浊污的东西啊!”
1928年2月,蒋介石在开封同冯玉祥结为兄弟,他写给冯玉祥的帖子是:“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谱弟蒋中正谨订,年岁42岁,生于丁亥9月15日。”
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帖子上写的是:“结盟真意,实为主义,碎尸万断,在所不计。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订。年岁47岁,生于壬午年9月26日。”
1930年,蒋介石在收拾了把兄弟李宗仁之后,转而收拾这位“如胞兄”的冯玉祥了。双方在中原大战,真成了“碎尸万断”的“死生”对头。冯玉祥的几十万大军被蒋一一瓦解击败,冯玉祥成了光杆司令。
张学良将军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蒋介石能统治中国与张学良关系很大。1930年,蒋、冯、阎、桂大战时,蒋介石和冯、阎双方都拉拢张学良,张学良帮谁谁就能获胜,张学良率兵入关帮了蒋介石,蒋介石获得了胜利。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听从将介石的命令没有抵抗,结果代蒋受过,蒙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一改亲如胞兄的面孔,通令张学良辞职。后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对蒋讲信义,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蒋介石自食诺言,翻脸无情,把张学良推上军事法庭,后来又将张长期监禁。
笑里藏刀是蒋介石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常用的伎俩,他常常面带笑颜,迎合顺从对手,而在背后却心狠手辣、坏事做绝,其口是心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