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长丰县朱巷中学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2约2.58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长丰县朱巷中学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对以下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当肺脏周边的组织侦测到肺里氧浓度变低时,人就会打哈欠以吸入更多氧气;但是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胎儿就已经会打哈欠了。

A.肺脏不一定会侦测到氧气的不足。

B.肺脏与打哈欠未必有必然的联系。

C.人打哈欠是为了吸入更多的空气。

D.胎儿虽然不会换气但已会打哈欠。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深入探讨,乐观与悲观却又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含义。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态度的取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悲观与乐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看法,直接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不同的生活。

①假如见解正确,则受其指导的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见解为导向,以信仰为目标

③真切笃实之知与明觉精察之行,永远是合一而不分的

④盲目者必冥行,无知者必妄为

⑤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

⑥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甚至是信仰的成份

A.⑥②①⑤③④ B.⑥②⑤①④③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④⑥②⑤①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螃蟹设喻,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于“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述要学习必须专注、持之以恒。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起初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她“__________”,遥望复关,看不见就“__________”,看见了就有说有笑。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诗人情感推向高潮,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淹没。

4、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马的某一首诗。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部特长。

C.别人的思想和言论并不能成为自己的学问。

D.真诚地对待朋友才有可能得到朋友的尊重。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昆仑”及后文的“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首联中的“屠”字的意思是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暑热的______之情。

2.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1)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5)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6)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7)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概念到落地,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探索。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成为AI的起源地。其后,人工智能在上世纪经历了两波高潮和低谷。进入21世纪,大数据出现和深度学习崛起后,AI又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就技术本身而言,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本身仍在不断发展进化,目前深度学习需要大计算、大数据,而且能耗很高。从基础技术原理角度来看,未来深度学习需要发展基于小数据、低能耗的人工智能算法。此外,人工智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核心算法,而是结合硬件以实现一体化。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人类经历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