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旅游发展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2025.docx

发布:2025-04-05约8.08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收集版

PAGE

PAGE1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姓名

准考证号

得分

四川旅游发展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2025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2021年8月8日,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经过16天奋勇拼搏,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32银18铜,共计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

D.第二位

【答案】:D

2.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不包括()

A.屠呦呦

B.吴天一

C.江梦南

D.杨振宁

【答案】:A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

A.农业既是工业原料的基地,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

B.农业是国民的经济的根蒂根基,农民是全国人口的大多半

C.没有农民的周全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周全小康

D.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扩展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加

【答案】:C

4.《XX县教育局关于请求XX县土地局划拨新建实验小学用地的报告》,该标题不正确的原因是:

A.错误使用文种,应用函

B.违反一文一事的规定

C.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

D.错误使用文种,应用请示

【答案】:A

5.“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请根据《三国演义》推断句中“使君”指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A.刘备

B.孙权

C.周瑜

D.关羽

【答案】:A

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答案】:C

7.下列对“通胀预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居民对于未来物价上涨水平的一种心理估计

B.统计部门发布的关于物价水平的数据分析统计

C.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对未来物价上涨的猜测

D.能够得到准确验证的对未来物价上涨的估计

【答案】:A

8.下列关于爱岗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应一辈子在岗位上无私奉献

B.在现实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爱岗敬业的观念阻碍了人们的择业自由

C.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也要提倡爱岗敬业

D.市场经济鼓励人才流动,再提倡爱岗敬业已不合时宜

【答案】:C

9.企业以最小成本提供既定产量时,企业()

A.一定能获得最大利润

B.要素投入组合最优

C.一定能获得经济利润

D.一定能获得正常利润

【答案】:B

10.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答案】:A

11.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红心鸭蛋”、“多宝鱼”、“福寿螺”等黑心食品,我国政府采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严加监管,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政府在履行经济监管职能

B.市场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C.市场调节的缺陷是不可克服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答案】:C

12.()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志》

D.《红楼梦》

【答案】:A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答案】:B

1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诗词描写的是()。

A.猫头鹰

B.夜莺

C.蛐蛐

D.蝉

【答案】:D

1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A.人类之爱

B.杰出人物

C.人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答案】:D

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

B.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行正常

C.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的贸易情况

D.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

【答案】:A

17.函按其行文往来,可分为发函和复函。下列函的结语中,常用于复函的是()。

A.“专此函达”

B.“请予大力协助我”

C.“盼复”

D.“特此函复”

【答案】:D

1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的违法行为或者扩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