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2约7.1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由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其中24颗是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形状为圆形,轨道半径在1000公里与3万公里之间。地球中圆轨道卫星()

A.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小

B.比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

C.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

D.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2、光滑绝缘水平面内有一电场,其一条电场线沿x轴方向且电势随坐标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在该电场线上O点以一定速度向x轴正向释放且能过点。小球沿该电场线做直线运动。则()

A.小球在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B.小球在处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

C.小球在和处加速度相同

D.小球在处时的速度是在处时的二倍

3、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动量P=mv,v为瞬时速度)

4、如图,小车的直杆顶端固定着小球,当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球受杆子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沿图中的()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 D.OD方向

5、一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不可伸长的长为L的轻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在最低点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其绕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引力常量G及图中F0均为已知量,忽略各种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小球过最高点的速度为

C.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该星球的密度为

6、如图所示,一正方形木板绕其对角线上O1点做匀速转动。关于木板边缘的各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角速度最大

B.B点线速度最小

C.C、D两点线速度相同

D.A、B两点转速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

B.该波的波速大小为1m/s

C.经过0.3s,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3m

D.A、B两点的速度有可能相同

E.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4Hz

8、如图所示,A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B球和A球用橡皮筋连接,B球在A球正下方某一位置,此时橡皮筋处于松弛状态。现由静止释放B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在B球下落的过程中(细线与橡皮筋均不会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的张力先不变后增大

B.A球受到的合力先不变后增大

C.B球的动能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大

D.B球的重力势能与机械能均不断减小

9、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增大

C.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10、如图所示,小车质量为,小车顶端为半径为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质量为的小球从圆弧顶端由静止释放,对此运动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A.若地面粗糙且小车能够静止不动,则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最大为

B.若地面粗糙且小车能够静止不动,则地面对小车的静摩擦力最大为

C.若地面光滑,当小球滑到圆弧最低点时,小车速度为

D.若地面光滑,当小球滑到圆弧最低点时,小车速度为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小李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铁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