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试题库与答案.docx
《预防医学》试题库与答案
一、单选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是()
A.个体
B.群体
C.个体和群体
D.健康人
答案:C
解析: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2.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
A.健康教育
B.定期体检
C.计划免疫
D.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保护环境等。定期体检属于第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B.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C.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D.时间、季节、人群分布
答案:C
解析: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特征,通过对三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病因研究、疾病防治等提供重要线索。
4.下列哪种传播途径引起的传染病大多见于儿童()
A.经空气传播
B.经水传播
C.经食物传播
D.经土壤传播
答案:A
解析: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由于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接触机会多,所以大多见于儿童。
5.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C.不发生食物中毒
D.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答案:B
解析:饮用水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是指水中不含有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介水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
6.职业病的特点不包括()
A.病因明确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多为群发性
D.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答案:C
解析:职业病的特点包括病因明确、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等。职业病一般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并非多为群发性。
7.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功能不包括()
A.降低血胆固醇
B.预防结肠癌
C.提供能量
D.增加粪便体积
答案:C
解析: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能提供能量。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降低血胆固醇、预防结肠癌、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等。
8.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A.潜伏期短
B.很多人同时发病
C.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D.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答案:D
解析: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其最本质的区别是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9.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A.工业生产“三废”
B.生活废弃物
C.农药化肥的使用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生活废弃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不属于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10.下列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光化学烟雾
D.颗粒物
答案:C
解析: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光化学烟雾是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11.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
B.寻找病因线索
C.检验病因假设
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答案:C
解析: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检验病因假设。
12.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
答案:B
解析:在抽样调查中,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进行抽样,其抽样误差相对较小;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抽样距离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纯随机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然后随机抽取部分群作为样本,其抽样误差相对较大。所以抽样误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是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1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调查、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