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康复医学第5章第1节脑卒中的康复.ppt

发布:2025-04-04约3.18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恢复期:软瘫期1痉挛期2改善期3方法:4体位改变及转移:卧床→坐→站立→步行5上肢及手功能6口面部功能7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8言语训练9认知训练10

后遗症期:添加标题维持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退化添加标题防治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添加标题健侧代偿添加标题使用辅助器具添加标题改善环境添加标题职业、社会、心理康复添加标题其他康复治疗方法01物理因子治疗02传统中医康复03心理治疗常见并发症DCBA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痉挛、关节挛缩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抑郁健康教育预防CVA的发生和复发。正确对待疾病及残疾。卒中单元

StrokeUnit集脑血管病的治疗、康复、预防宣教于一体的“卒中单元”已被认为是脑中风医学处理的最佳管理模式。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除了神经科医师和护士外,还需有一支接受过医学院校专科训练的、以功能康复治疗为主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营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PARTONE谢谢!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格拉斯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trokeScale,NIHSS)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脑卒中运动功能的评定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平衡功能评定三级平衡检测Berg平衡量表0102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6阶段:

发病数日~2W,弛缓性瘫。发病2~4W,肌张力增高,出现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发病2~4W,痉挛加重,随意诱发共同运动。发病5W~3M,痉挛减弱,出现分离运动。发病后5W~3M,痉挛明显减弱,分离运动为主,能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发病3M以后,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完全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一期:上肢:无任何运动手:无任何运动下肢:无任何运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二期:上肢:共同运动模式手:细微的屈曲下肢:极少的随意运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三期:上肢: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手:可钩状抓握,不能伸指下肢:坐位、站立时,髋、膝、踝协同性屈曲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四期:上肢: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手:能捏及松开拇指,手指可小范围伸展下肢:坐位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足跟着地足背屈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五期:上肢: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手:球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下肢:健腿站立,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做踝背屈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六期:上肢:运动协调,手指指鼻无辨距不良,但速度较健侧慢(5秒)手: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度欠佳下肢:站立位髋外展;坐位伸膝可内外旋,足内外翻共同运动:也称异常的协调运动模式,即患者欲屈曲或伸展患侧某一肢体时,诱发全部屈肌或伸肌的协同运动。(脊髓水平控制下的原始运动)联合反应(associativereaction)用力收缩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时,可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联合反应除用力时出现外,患者打哈欠、咳嗽或喷嚏时也能出现。最早出现于下肢的内收肌群”脑卒中偏瘫典型痉挛态:上肢屈曲痉挛下肢伸直痉挛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牵张跟腱,预防足下垂床上坐位床上训练: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上下肢主动被动训练,健侧肢体协助瘫痪肢体运动练习,腰背肌练习,呼吸肌训练等。Bobath握手上肢自助被动运动双侧桥式运动*********脑卒中的康复

Therehabilitationofapoplexy张莉康复医学教研室教学要求添加标题了解:脑卒中特殊临床问题的处理,脑卒中的预后添加标题熟悉:脑卒中各期康复治疗的方法。添加标题掌握:脑卒中的运动功能的评定,脑卒中康复目标和时机的选择。简要病例李某,男,65岁,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乏力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BP170/100mmHg,神清,对答切题,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侧肢体肌张力低,肌力0级,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病灶。简要病历头颅CT初步诊断:脑出血神经内科康复科神经外科DCAB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