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编号 - 中国医科大学.doc

发布:2017-08-15约4.92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编号 0710 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 本科生课外科研立项申请书 课题名称: 香荚兰醛对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 的作用 申 请 者: 李亚伦 郭宝磊 梁玉 所在年级: 90期 电 话: 申请日期: 2007年4月 作品类别: □ 实验研究 □ 调查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处制 一、简表 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 本课题以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在癫痫沙鼠皮质和海马慢性安插电极后进行脑电图的记录,观察天麻有效成分香荚兰醛对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的作用。 在癫痫的治疗上,目前虽然已有不少有效的抗癫痫西药,但这些药仅可使70%-75%的患者得到控制,且西药作用时间短,需长期服药,易出现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对癫痫有独特疗效,研制出高效、安全、稳定、可控的纯中药抗痫制剂,是未来抗癫痫药物的发展方向,本实验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题词 (不超过三个) 香荚兰醛 点燃型癫痫沙鼠 青霉素 预期成果摘要 1天麻有效成分香荚兰醛有明显的抗青霉素致沙鼠癫痫的作用。 2香荚兰醛具有作用强,起效慢,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可作为较理想可抗癫痫药物。 注:*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摘要栏填写时不得超过250字;预期成果摘要栏不得超过150字。 二、立论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 癫痫(Epilepsy) 是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和综合征。按照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常可能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或兼有之。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顽症。本实验拟通过癫痫脑电图的检测来探讨青霉素点燃沙鼠癫痫模型的可靠性及天麻有效成分香荚兰醛对癫痫的治疗作用。 2传统中药抗癫痫以镇惊、熄风、豁痰、顺气、化瘀为主,以往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已证实了天麻有“具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大脑皮层有异常的超同步化放电现象,通过脑电检测可见有特异性的棘-慢综合波、棘波或多棘波,因此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治疗、预防及我们对抗癫痫药物的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沙鼠/大鼠脑皮质、海马慢性安插电极技术,从脑电水平上观察香荚兰醛对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的影响。 研究内容: 从脑电水平上观察香荚兰醛对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和癫痫小发作大鼠的作用。 青霉素点燃型癫痫沙鼠安静30 min后连续记录脑电图15 min,记录时间为给药前,给药后5 d及给药后6 d,停药1 d、2 d、3 d、4 d后。当脑电图中出现尖波、棘波、尖(棘) 慢综合波、多棘慢波时判定为痫样放电活动。致痫后连续记录15min ,然后每间隔5min 记录1min ,计1h。计算痫波发放的潜伏期(给药到首发痫波时间) 、痫波持续的时间和痫波频率(每分钟痫波发放次数) 。 实验药物对震颤沙鼠脑电图的抑制作用采取空白对照,以给药前各指标作为100%,给药前后用paired Student’s t test 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作用比较进行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香荚兰醛对沙鼠青霉素点燃癫痫模型有效,具有抗癫痫作用。癫痫小发作大鼠采用自身对照。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实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动物:长爪沙鼠(购买于),雌雄各半,重5055 g。(购买于) ,雌雄各半,重250±50 g, 14 -18周龄(癫痫组) ,青霉素 + 香荚兰醛组(治疗组,分低、中、高浓度三组);正常组;每组10 只。癫痫小发作大鼠组: 香荚兰醛组(治疗组,分低、中、高浓度三组);正常组(小发作组);每组10 只。 实验步骤: (1)脑海马和皮质慢性安插电极 ,3%的戊巴比妥钠4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背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切开眼-耳间中线皮肤,刮净颅骨外肌肉及骨膜,彻底止血、消毒。用骨钻在距前囟(-3 mm, 3 mm) (3 mm, 3 mm) (-2 mm, -4 mm)各点处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前两孔拧入螺丝钉分别作为皮质电极及参考电极,第三孔插入4 mm深的海马电极, 502胶封闭海马电极钻孔。将四联微型插座矢状位置于中线处,由头端至尾端依次焊接参考电极、皮质电极、海马电极,尾端电极丝埋入皮下作为机体地线。用牙托粉包埋和固定电极。待术后7 d进行脑电图的测定。 2)给药方法 6 d,给药量为10 mL/kg。3)  造模组用青霉素亚惊厥剂量(32mgPkg) ,每日1 次,腹腔注射,持续25d 后停药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