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沉浸与交互:常德丝弦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动因
常德丝弦作为中国十大地方曲艺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湖南曲艺中极具代表性的曲种,主要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商贾传入的江浙民歌与当地音乐融合演变而成,历经数百年发展,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方言特色以及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常德丝弦以歌唱为主,间或穿插说白,涵盖抒情小段与完整情节大段,演出形式丰富多样,从最初的6位演唱者扮演多种角色并演奏乐器,发展到如今的单人、双人及群唱,还搬上了舞台,配备专门乐队并增加了高胡、长三弦、低间提琴等乐器。其传统曲目众多,像《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