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编制说明.pdf
《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团体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热固性复合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在欧洲出
现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
SMC复合材料主要由玻璃纤维(GF)、不饱和聚酯树脂(UP)、低收缩添加剂、填料(MD)及各种助
剂组成。其生产工艺是将树脂糊浸渍玻璃纤维,形成片状模塑料,再通过压制成型或注塑成型等工艺,加
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刚性大、阻燃性好、耐腐蚀性强、尺寸稳定、抗
紫外线、低比重等多种优越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SMC复合材料首先在欧洲出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到了60年
代末,世界市场上的SMC已初具生产规模,此后一直以每年20%至25%的增长速率快速增长。这一增长趋
势主要得益于SMC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的优势和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
在汽车工业中,SMC复合材料的应用尤为突出。自1953年世界上第一部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汽
车——GMCorvette制造成功以来,玻璃钢/复合材料便成为汽车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SMC材料的成功
开发和机械化模压技术以及模内涂层技术的应用,更是推动了玻璃钢/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快速发展。
在美国,有65%的轿车采用SMC作前脸和散热器护栅板,95%以上汽车前灯反射镜已采用BMC(团状模塑料)
作为主要材料。在欧洲,英、德、法、意、瑞典等国家也较早采用了玻璃钢/复合材料汽车部件,玻璃钢/
复合材料已在众多欧洲汽车厂的轿车、客车和载货车等各种车型中大量应用。
此外,SMC复合材料还在铁路车辆、电气与通讯、地面材料、防爆设备外壳以及无线通讯领域等多个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SMC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目前,有关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的标准有GB/T15568-2008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相比之下
《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团体标准对包含玻璃纤维含量允许偏差、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抗压强
度等在内的关键技术指标,结合行业最新数据进行了规范,且采用了最新的实验方法。
国家标准层面暂时对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没有标准化文件,处于标准空白点,急需立项标准,
填补标准空白点,推动市场化发展。
制定《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团体标准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完善标准提升质量
1
目前,针对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用SMC复合材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尚不完善。本项团体标准的制定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为SMC复合材料的质量要求提供明确的规范,满足市
场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
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可以规范SMC复合材料的生产、应用和检测流程,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这
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应用
团体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通常会结合国内外行业情况及公司的实践进行验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这有助于推动SMC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应用,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
制定本项团体标准有助于提升企业SMC复合材料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提升技术水
平。
五、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针对不同应用领域,SMC复合材料可能需要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针对这些特定
需求进行规范,确保产品在相关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二、起草单位所作工作
1、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安徽锦圣新材料有限公司提出,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锦圣新材料有限公
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顺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2、主要起草单位及其所作工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职责见表1。
表1主要起草单位及工作职责
起草人工作职责
安徽锦圣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