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交通运输业 说课稿-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4.3交通运输业说课稿-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为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4.3交通运输业”。本节课主要讲述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以及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作用;
2.交通运输业的分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
3.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特点;
4.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交通运输规划与布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分布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工具、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能力。
2.地理思维:培养学生从空间角度审视和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其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地理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文关怀意识。
4.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5.地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兴趣,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作用:使学生理解交通运输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纽带,重点讲解交通运输业如何促进资源流动和区域发展。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详细介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如铁路运输的快速、大运量特点,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等。
-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沿海地区的港口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2.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业的分类与区别: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讲解时可通过对比分析,强调铁路运输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而公路运输更适合短途、小批量货物配送。
-交通运输规划与布局:学生可能对如何进行交通运输规划缺乏实际理解。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如分析某一地区交通规划的合理性,让学生了解规划应考虑的因素,如地形、经济布局、人口分布等。
-交通运输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交通运输业如何影响环境。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地图、交通网络图、统计数据图表、以及交通运输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和影响的理解。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交通运输业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图片,如繁忙的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业的魅力和特点。
-简短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强调其在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交通运输业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过程:
-讲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
-详细介绍交通运输业的分类,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通过实例,如快递行业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3.交通运输业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运输业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交通运输业案例进行分析,如京广高铁、港珠澳大桥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建设过程、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学生全面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如出行便利、物流速度提升等,以及如何应用交通运输业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绿色物流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原因、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