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电系统.ppt
IEC/T21草案规定: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温度25±2℃,每次单体电池以U伏电压充至16h,或用U伏电压在25±2℃条件下的充电电流,充至3h稳定不变。这两种条件均属阀控式电池被完全充足电。充电电压U必须由制造厂家规定,充电电压和充电方法随电池用途不同可以不同。0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放电后的充电方法推荐采用稳压限流方法,即充电电压U伏、限流值。如下图为稳压限流充电示意图。023蓄电池充电特性二、直流供电设备二、直流供电设备3蓄电池充电特性在电池充入电量至70%~80%之前,利用整流器的限流特性维持充电电流不变。01当电池的端电压上升至稳压点附近时,由于充电过程已到中后期,此时正极板上硫酸铅数量已不多,使交换电流密度随反应面积的变小而增大,所以电化学极化作用已经变小,而电池内阻也明显减小。但是,充电的真是表面积已经变小了,故引起了电极真实的电流密度的增加。继而使电极表面附近电液浓度增高,导致浓差极化影响严重,造成电池内阻电流迅速衰减。023蓄电池充电特性二、直流供电设备1当充电至后期,电池电流已经明显减小,所以浓差极化作用随之减少。而电化学极化作用影响又增加,所以电池电流继续衰减,只是衰减速度变慢。2充电至终了,充入电池的电流大部分用于维持电池内氧循环,仅极小的电流用于维持活性物质的恢复,因而电池电流稳定不变。3蓄电池充电特性二、直流供电设备铅酸电池释放化学能的过程(放电)是负极进行氧化,正极进行还原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01正极负极正极负极02铅酸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都变成了硫酸铅,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消耗,水分子不断生成,因此,电解液的浓度逐渐降低,电解液的密度可作为放电终了的标志。034蓄电池放电特性二、直流供电设备014蓄电池放电特性02电池投入运行是对实际负荷的放电,其放电速率随负荷的需要而定。各种放电小时率下的放电方法如下。03标称小时率下的放电04固定型电池以10小时率相应的放电电流放电至1.8V/只,称为标准小时率下的放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标称放电曲线如下图所示:二、直流供电设备二、直流供电设备4蓄电池放电特性图中10小时率放电曲线得出,放电初期1h内的端电压降低缓慢,放电至2h之后端电压降低速率明显增大,之间端压陡降,端电压的改变是由于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和极化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高放电率下的放电。冲击放电通常利用冲击放电来了解电池在某一放电终止电压下,放电初期或末期的允许冲击放电电流或者1h允许的放电容量。核对性放电在通信电压维护制度中,规定了由蓄电池组向实际通信设备进行单独供电,以考察蓄电池是否满足忙时最大平均负荷的需要,这种放电制度称为核对性放电。4蓄电池放电特性二、直流供电设备二、直流供电设备正常放电过程均充过程温度补偿容量测试恢复t电池电压限流充电电池保护恒压充电43.2V45.0V53.5V56.5V均转浮充预限流配置原则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97)的规定:通信用交流配电设备,按系统远期配置;通信用直流配电设备,按系统远期配置;整流设备,按系统近期配置;蓄电池组,按系统近期配置。三、配置原则和方法蓄电池配置阀控式蓄电池的额定容量是10小时率放电容量。电池放电电流过大,则达不到额定容量。因此,应根据设备负载、电压大小、后备时间和电流大小等因素来选择合适容量的电池及满足应用要求的电池。蓄电池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容量的选择Q≥KIT/η[1+α(t-25)]计算蓄电池组容量。其中:Q为蓄电池容量(Ah);K为安全系数1.25;I为负荷电流(A);T为放电小时数(h);η为放电容量系数;t为实际电池所在地最低环境温度数值,取15℃;α为电池温度系数(1/℃),当10>放电小时率≥1时,取0.008。注:参照铅酸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η)表、备用发电机组台数和蓄电池组放电小时数配置表。三、配置原则和方法三、配置原则和方法蓄电池配置参照铅酸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η)表三、配置原则和方法蓄电池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台数和蓄电池组放电小时数配置表一类市电供电为从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各自引入一路供电线。该两路不应同时出现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次数不应大于1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应大于0.5h。两路供电线宜配置备用市电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二类市电供电线路允许有计划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次数不应大于3.5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应电源6h。供电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