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参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珍爱自己和他人
四: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五:管理自己的情绪
客观题:填空 名词解释 判断改错 简答
主观题:论述 案例分析(范围:变态心理 犯罪心理画像)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概念: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P1
犯罪心理概念(广义为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的总称。 P31
犯罪心理分类: p2
根据犯罪心理要素:犯罪人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不良的个性倾向,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根据犯罪心理的层次:有进入意识层面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决意;模糊或并未清楚进入意识范围的心理活动;自己曾未意识过的心理内容(如早年心理背景、心理障碍、生理心理问题)。
根据犯罪主体: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老年人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心理;初犯、累犯与惯犯;职业犯罪心理;流动人口犯罪心理;腐败官员犯罪心理等。
根据犯罪类型:侵占财产犯罪心理,毒品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恐怖主义犯罪心理,邪教犯罪心理等。
根据犯罪过程: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犯罪后的心理,被侦查中的心理,被审判中的心理。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故意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
根据作案人数和犯罪组织化程度:个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
根据犯罪人精神状态:常态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犯罪性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心理分析法 P9
1 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行为方式
2 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
3 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实在常态心理还是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的 4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
5 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背景(如智力 体貌 家庭 人际等)
犯罪心理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犯罪学家 汉斯·格罗斯 1879年的著作《犯罪心理学》,被当作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P19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成分: P32
1 偏倾性的心理过程
2 不良的个性倾向
3偏执变异的个性倾向 4消极的心理状态。
守法心理:调节支配行为人约束违法行为,实施守法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犯罪心理和守法心理的根本区别:犯罪动机 P33
犯罪心理以犯罪动机的形成为标志,以犯罪动机为核心要素。
守法心理不存在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的特点: P35
1 隐蔽性 2 层次性 3 结构性 4 反社会性
5 社会危害性:犯罪心理有害于社会,有害于行为人的身心健康。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P39
1 错误或反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扭曲的道德观、错误的法律意识
3 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明显的反社会意识
4 认知水平或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犯罪的智能化特征日益明显
5思维活动以如何使作案成功又能逃避惩罚为中心
6错误的认知模式
7 使用犯罪隐语与同伙结识、交流和进行犯罪活动。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的特点:反社会性和犯罪性 p47
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特征的体现: p49
1综合性
2对已有能力的自动运用
3职业惯犯、累犯往往有一套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犯罪能力
4差异性
第五章
犯罪动机的概念: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P83
犯罪人的动机斗争与犯罪动机的确立:犯罪动机确立的过程,伴随着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 P88
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往往考虑两个因素:
1犯罪收益(犯罪可能带来的收益),收益越高时,越可能犯罪。
2犯罪成本(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成本越低,越可能犯罪。
犯罪成本分为:
a直接成本(只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支付的成本)
b机会成本(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弃的其他利益)
c惩罚成本,又分为心理惩罚和社会惩罚(心理惩罚指在实施犯罪之后内心的恐惧不安感或悔恨感,社会惩罚是指社会舆论的谴责,)
惩罚成本对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影响是最大的。
犯罪动机形成的模式: p93
3犯罪人的需要——诱因——犯罪动机模式
此模式形成条件:1犯罪人的需要必须达到一定强度
2必须存在合适的外界诱因。
4挫折——犯罪动机模式
形成条件:
1 具备必要的动机和目标
2 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