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改造规划设计.pdf
城市道路改造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流量日趋增长,部分城市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急需通
过改造升级,实现“改造一条道路,创造一片效益,美化一片环境,
凸显城市特色”的目的。本文以惠城红花湖路、鳄湖路及金榜路改
造为例,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制定出合
理的规划方案,以达到改善该区域交通状况、增加周边交通附属设
施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许多早期建设的城市道路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状况愈
演愈烈,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采取对原有道路进行改造,
最大程度提高其使用功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道路改造对改
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美化城市环境均具有重
要作用。
1项目背景
惠城中心区西部快速通道由合生大桥、鳄湖路、红花湖路、金
榜路连接而成,其中:鳄湖路作为市区二环路组成部分,红花湖路、
金榜路作为市区三环路组成部分,鳄湖路与红花湖路交叉口、鳄湖
路与新联路交叉口之间路段,两交叉口距离约315米,该路段称“二
环路与三环路重叠段”。近年,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长,红花湖路、
鳄湖路及金榜路,尤其是重叠段的两个交叉口高峰时段已达到超饱
和状态,已日益成为我市西部快速通道的交通瓶颈,急需对道路及
交叉口进行提升和完善(图1)。
2研究范围及现状情况
本文研究范围为红花湖路、鳄湖路(新联路至红花湖路段)和
金榜路(红花湖路至金迪星苑段),道路全长约4千米。
(1)道路现状:1)红花湖路现状道路宽24米,双向两车道(两
侧设置有非机动车道)。2)鳄湖路现状道路宽32米,双向六车道。
3)金榜路(红花湖路至金迪星苑段)长2.4千米,现状道路宽24
米,双向四车道;金迪星苑至仲恺大道段长0.8千米,现状道路宽
42米,双向六车道。
(2)交叉口现状:1)鳄湖路与红花湖路交叉口目前采用渠化
灯控的交通组织方式,高峰小时交通量为5832pcu/h,饱和度达到
1.16。2)鳄湖路与新联路交叉口目前也是采用渠化灯控方式,高
峰小时交通量为6566pcu/h,饱和度达到1.08。
3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因道路形成时间较早,目前交通设计与道路功能不相适应、与
环境特征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
(1)环路功能混淆不清,造成局部交通紊乱。鳄湖路是惠城内
圈片区间的联系环线,红花湖路、金榜路是惠城外圈片区间的联系
环线。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长,两个环路在重叠段功能混淆不清,
已成为交通瓶颈。
(2)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车辆延误较大。两个交叉口的高峰
交通流量都很大,高峰期平均周期超过120秒。此外,左转车流量
比较大,对主路的直行车流影响严重,车辆在交叉口处延误大。
(3)红花湖景区出入口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且景观效果较差,
影响了5a级国家森林公园形象。该出入口位于金榜路与红花湖路
交叉口北侧,是目前景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由于入口道路通行
能力较低、交通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较严重。
(4)停车设施不足,将加剧该路段的交通压力。红花湖景区入
口处没有设置配套停车场,部分游客选择将在车停放在路侧或人行
道上。
4规划改造原则
4.1规划改造难点
(1)改造道路处于西湖景区边缘地区,应尽量避免破坏自然山
水;(2)两侧建筑物较密集,道路不易拓宽;(3)红花湖景区出入
口交通拥堵严重,同时景区对周边景观要求较高;(4)惠城区政府
大门口对景观及交通组织要求较高。
4.2道路改造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考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并适度超前原则;(2)充分考虑城市景观要求及城市环境保护需求
的原则;(3)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构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4)根据道路两侧不同功能用地布局,合理
安排公交站点及停车设施。
4.3立交设置原则
城区内部的立交对城市影响深远,应进行充分研究论证,采取
多方案比选,做到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会造成投资浪费。注重
与周边用地与环境景观的协调,使之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设置
原则:(1)尽量少占用城市土地;(2)宜采用两层立交,尽量避免
三层以上立交;(3)综合考虑周边交叉口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