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观察星空(说课稿)-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docx
4.12观察星空(说课稿)-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12观察星空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观察星空,学习天文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星座、行星等天文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观察星空,学生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在处理星图和天文数据时,锻炼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天文现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符合新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以下核心内容:
-星座的基本概念及其识别方法。例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别大熊座、猎户座等常见星座,并理解星座的由来和命名。
-天文观测的基本技巧,包括使用星图、望远镜等工具进行观察。例如,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星图来定位星座,以及如何操作望远镜进行初步的天文观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星空观测的影响。例如,解释地球自转导致星空的周日运动,以及公转导致星座的季节性变化。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星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在于学生可能难以区分相似星座的形状和位置,例如,分辨天猫座和仙女座之间的细微差异。可以通过实际观测和对比图片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天文观测工具的正确使用。难点在于学生可能不熟悉望远镜的操作和星图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分步骤的演示和实操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
-天体运动规律的抽象理解。难点在于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物理过程及其对星空观测的影响。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和实物模型来形象地展示这些运动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天文望远镜、星图、LED屏幕
-软件资源:天文观测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校园科学探究平台
-信息化资源:天文科普视频、星座识别APP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物演示、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晚上有没有观察过天空中的星星?谁能告诉我,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导入新课
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观察星空,了解星座和天体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星座认知
-我会展示一些星座的图片,并邀请学生尝试识别它们。例如:“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星座?”
-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每个星座的特点和由来,例如大熊座是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形状像一个大勺子。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星图来识别更多的星座,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3.天文观测工具的使用
-我会向学生介绍望远镜和星图的使用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望远镜来观察星空。”
-我会进行实物演示,展示如何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和角度,以及如何使用星图来定位星座。
-之后,我会让学生亲自尝试操作望远镜,并在旁边提供帮助和指导。
4.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
-我会通过动画模拟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星空观测的影响。”
-我会解释地球自转导致星空的周日运动,以及公转导致星座的季节性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运动规律对观测星座的影响。
5.实践活动
-我会组织一次户外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星空:“现在,让我们走出教室,去观察真实的星空。”
-我会提供必要的观测工具,如望远镜和星图,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星座和天文现象,并在观测结束后进行分享。
6.总结与反思
-观测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和反思:“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观测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制作一份星座观察报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讨论。通过观察星空的实践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天文科普书籍:《星际穿越》、《宇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