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术期护理.ppt
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术中颈部大血管损伤: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如不慎损伤颈内、颈外动静脉,可用可吸收线修补。术后避免颈部剧烈活动,以防颈部大血管再次破裂出血。2.颈部神经损伤:如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如为牵拉或夹伤,一般术后可逐渐恢复。如为离断损伤,术后予神经营养治疗,神经功能一般可以由对侧代偿。3.术后颈部血肿:血肿较小时予局部加压止血,如局部加压无效,或由于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导致窒息,可紧急行血肿清除及止血术。第3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疾病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训练颈部的肌肉:母亲坐位横抱孩子时要让病侧向上通过抬头训练。第3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随访指导1.告知患儿家长有关本病的知识;2.教会患儿家长按摩、热敷及手法扳正的方法,术后继续予手法牵拉矫正治疗3-6个月。3.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就诊:颈部伤口裂开、出血、感染。第3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疾病预后1.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术后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功能锻炼者效果欠佳。第3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3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术期护理先天性肌性斜颈相关概念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俗称歪脖儿,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第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锁乳突肌的概念胸锁乳突肌(SCM)斜行于颈部两侧,大部分为浅面的颈阔肌所覆盖,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肌束斜向后外上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是头后仰。第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右侧比左侧要常见。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第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Ⅰ级为轻度,颈部活动受限,挛缩长度小于2.5cmⅡ级为中度,颈部活动明显受限,挛缩长度2.5~3.5cm之间Ⅲ级为重度,颈部活动严重受限,挛缩长度大于3.5cm,可伴有面部不对称畸形第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二)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三)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四)受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测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第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要点(一)(二)(三)(一)临床表现1.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率约为0.3%-1.9%。2.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3.颈部包块: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