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七章_厌氧性细菌及检验.pdf

发布:2019-04-13约1.05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概述 厌氧菌的分类 厌氧菌的临床意义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厌氧环境的指示 二、常见厌氧菌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厌氧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菌概述 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 G有芽胞的梭菌 :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 - G/G 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 :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致病性 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 无芽胞厌氧菌有 40 多个菌属, 300 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 130 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 第 1 页 共 14 页 (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 0.5%, 空气中暴露 10min 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 2%~8%,空气中暴露 60 ~90min 能生存, 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 (2 )微需氧菌:能在含 5%~ 10%CO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 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 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 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 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 组织缺氧缺血;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 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 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 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 多发生在黏膜附近; 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 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 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 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 适宜标 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 本 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 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 不宜标 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 本 等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厌氧培养最理想的检查材料是组织标本,因 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渗出物中更易生长。 第 2 页 共 14 页 送检 针筒运送:液体标本。 无菌小瓶运送:液体标本。 棉拭子运送:需使用特制运送培养基。 厌氧罐 / 厌氧袋运送:较大组织块或床边接种的培养皿等。 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在 20~30min 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过 2h 。如不能及时接种,应 室温保存 。 厌氧菌概述——分离与鉴定 直接镜检 根据形态和染色性,结合标本性状与气味,初步对标本中可能有的细菌作出估计。 分离培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