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影像诊断学颅脑篇.PPT

发布:2019-08-06约3.59千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脑内血肿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四、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也称硬膜下水瘤。 系外伤后引起小的蛛网膜破损或撕裂,形成活瓣,脑脊液进入硬膜下隙不能回流而形成,也可能是由硬膜下血肿吸收后形成。 影像学表现 X线:头颅平片大的水瘤可出现头颅增大和颅内压增高征,局限性水瘤则局部颅壁菲薄,向外膨出。 CT:可直接显示硬膜下积液,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与脑表面间薄的新月形低密度区。 MRI:新月形病变,呈脑脊液信号。 影像学表现 五、脑外伤后遗症 脑软化 脑萎缩 脑穿通畸形囊肿 脑积水 影像学表现:脑软化 影像学表现:脑萎缩 影像学表现:脑积水 第八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 一、颅内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引起炎性改变,进一步导致脓肿形成,分别称为化脓性脑炎和脑脓肿,两者是脑部感染发生和发展的连续过程。 (一)脑脓肿 脑脓肿(brain abscees)幕上多见,颞叶居多,占幕上脓肿的40%。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源有如下四条:①邻近感染向颅内蔓延(占60%~70%);②血源性感染(占25%左右);③直接感染(占10%);④隐源性感染。 临床与病理 病理 1、急性脑炎期 表现为白质区的水肿,白细胞渗出,点状出血。 2、化脓期 随着坏死液化区扩大而融合为脓腔,多中心融合的脓腔内可见分隔。 3、包膜形成期 通常在1~2周初步形成,4~8周形成 临床表现 初期病人除原发感染症状外,一般都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 影像学表现 :CT 1、急性脑炎期 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也可以为不均匀的混合密度区。增强一般无强化,也可有斑点状强化,有占位效应。 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平扫约50%的病例可显示低密度的脓腔,壁厚5~6mm。有些脓腔内可见气液平。化腔期包膜轻度强化。包膜形成期,包膜显示完整、光滑、均匀、薄壁之特点,而且强化明显。 3、小脓肿CT表现 ①平扫脓肿与水肿融为一体,呈不规则低密度区。②增强扫描脓肿呈环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 :CT 影像学表现 :MRI 1、急性脑炎期 脑炎初期,病变范围小,位于皮层或皮髓质交界外。 2、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 T1WI脓肿和其周围水肿为低信号。T2WI脓肿和其周围水肿为高信号。用Gd-DTPA脓肿壁显著强化,脓腔不强化,肿壁一般光滑,无结节。但多房脓肿,可形成壁结节假象。 影像学表现 :MRI 影像学表现 :MRI 影像学表现 :MRI 影像学表现 :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典型脑脓肿,CT平扫显示等密度或高密度的环壁。 增强扫描环壁完整、光滑、均匀、薄壁及强化明显。 MRI弥散加权成像。 (二)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软脑膜和蛛网膜受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性病变,常合并蛛网膜下隙积脓,并可同时累及室管膜而并发室管膜炎(ependymitis)主要感染途径为经血行播散,其次为邻近的感染。 影像学表现:CT 1、平扫 病情发展可显示脑沟、脑池、大脑纵裂及脑基底部有密度增高,类似于增强扫描的CT表现。 2、增强扫描 脑表现 出现细条状或脑回状强 化。 3、其他表现 ①脑积水。 ②硬膜下脓肿。③硬膜外 脓肿。④室管膜或脑表现 钙化。 影像学表现:CT 影像学表现 :MRI T1WI显示蛛网膜下隙变形,信号增高;T2WI显示蛛网膜下隙高信号。用Gd-DTPA增强,蛛网膜下隙有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 :MRI 医学影像诊断学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MC 颅脑医学影响诊断学 烟台海港医院急诊科 王功军 颅脑损伤一般可分为头皮软组织伤,颅骨损伤和颅内组织损伤。CT可直接显示血肿和脑挫裂伤。检查安全而迅速,已成为首选的方法。 一、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com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是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脑挫伤(contusion of brain)是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血、脑水肿和脑肿胀;脑裂伤(laceration of brain)则是脑与软脑膜血管的断裂。两者多同时发生,故称脑挫裂伤。 临床与病理 1、早期 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 伤后数天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 3、晚期 经历数月至数年。 影像学表现 :CT 损伤区局部呈低密度改变。 散在点片状出血 蛛网膜下隙出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