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民族解放运动资料.ppt

发布:2017-12-30约4.7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一)西方殖民者侵略和瓜分非洲 1、过程 从15世纪开始侵略非洲,19世纪70年代以前,北非各国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侵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沿海地区 1876年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独立外, 非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 1884年,柏林会议——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一次分赃会议 2、影响 * * (二)埃及的抗英斗争 阿拉比领导,改良运动,抗英战争及失败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启了非洲新型的民族运动 (三)苏丹马赫迪大起义(1881—1899年) 非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四)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非洲唯一取得胜利的民族卫国战争 (五)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 以部族为基础、由酋长领导,或是国王领导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农村的自发宗教运动,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末,城市反帝运动兴起,非洲民族知识分子出现,使非洲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开始走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道路 三、拉丁美洲和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独立后拉丁美洲的经济政治状况 1、大地产制经济 盛行大地产制的原因、后果 2、考迪罗主义政治 (1)考迪罗,原指军事首领或领袖,后泛指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持统治的军人和政客。这种统治方式,在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盛行,被称为考迪罗主义。它形式上保留共和政体,实质上是军事独裁统治,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 * (2)考迪罗主要的依靠是教会和军队。 (3)考迪罗主义给拉美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政变和内战不断,赋税沉重,苛政横行,考迪罗常投靠帝国主义势力、出卖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考迪罗主义是造成拉美各国独立后长期动荡和落后的政治根源。 (二)古巴独立战争 1、第一次独立战争:1868—1878年,失败 2、第二次独立战争:1895—1902年 何塞·马蒂领导,古巴革命党, 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古巴, 作为美国“保护国”的古巴共和国成立 * (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1910—1911年,马迪罗领导的革命,推翻了迪亚士政权。后马迪罗走向反动。 2、1914—1917年,卡兰沙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领导,推翻胡尔塔政权,颁布宪法。 (四)巴西的民主运动 1888年废除奴隶制 1889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爪哇人民反荷大起义 2、巴布教徒起义 3、考迪罗主义 4、1917年墨西哥宪法 二、问答题: 1、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的变化。 2、简述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3、亚洲觉醒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4、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对非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5、简述近代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 6、分析独立后拉美长期落后的原因 * 近代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的民族运动 一、 印尼爪哇人民大起义 (一) 荷兰的殖民统治: * * (二) 爪哇人民大起义: 1、经过: 蒂博尼哥罗领导,1825年—1830年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1825年7月起义开始,到1828年起义走向壮大,并取得一系列光辉煌胜利,建立 伊斯兰教封建王国的建立。 (2)从1828年3月起,荷兰殖民者增加了援军,实行军事进攻与分化瓦解策略,起义军遭受挫折,并出现许多起义军的骨干分子叛变投敌, 1830年3月蒂博尼哥罗被捕,起义失败。 2、特点: ① 斗争自始自终由封建王公领导。 ② 以“圣战”为号召,参加者广泛 * 3、失败原因: ①由于起义披着宗教外衣。 由于起义军的领导阶级是封建王公,就决定了这次起义不可能提出明确的反常反封建纲领,而只能披上宗教的外衣,打着“圣战”的旗号,从而就不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劳动人民参加进来,影响了起义队伍的再扩大。 ②由于 封建王公的背叛。 1828年11月,带博尼哥罗的主要助手奇阿依·摩佐被捕后投降,1829年1月莽古美亲王背叛起义,10月青年将领申托特率军投降等等,这一些人的背叛严重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也给起义队伍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 * ③ 蒂博尼哥罗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对敌人的轻信也是造成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 4、意义: (1)1825--1830年印尼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在印尼的殖民统治。 (2)这次大起义揭开了十九世纪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