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093-2012 葡萄苗木组培繁育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B31
备案号:33998-2012
江苏
省
地
DB32
方标准DB32/T2093-2012
葡萄苗木组培繁育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apemicropropagation
2012-05-08发布2012-08-08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2093-2012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规程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果树品种改良与种苗繁育工程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房经贵、郭磊、韩键、上官凌飞。
DB32/T2093-2012
1
葡萄苗木组培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苗木组培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仪器设备、试剂及培养基的准备、组培苗生产流程、培养容器和接种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培养室操作、组培苗和组培穴盘苗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葡萄苗木组培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应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69—2001葡萄苗木
DB32/T1295—2008高山杜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组培苗plantlet
利用植物器官等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的种苗。3.2
外植体explant
用于离体培养的初始材料称为外植体。3.3
组培穴盘苗plugplant
移栽在穴盘中培育的组培生根苗。3.4
初代培养primaryculture
又称诱导培养,指组织培养过程中,将直接从母株采取的最初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期产生不定芽、愈伤组织,从而建立无菌培养物的培养阶段。
3.5
继代培养subculture
将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
4仪器设备、试剂及培养基的准备
DB32/T2093-2012
2
4.1仪器设备
主要有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药品柜、冰箱、电炉、电子天平、台秤、搅拌器、pH计、摇床以及烧杯、培养皿、三角瓶、量筒、容量瓶、磨扣试剂瓶、滴管、手术刀、镊子、剪刀、接种针、酒精灯等设备。
4.2试剂
试剂的选择应符合附录A所要求的试剂级别。
4.3基本培养基配制
制作培养基前需先配制基本培养基母液,MS基本培养基母液配制时,称取MS培养基干粉41.74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116℃高压灭菌30分钟备用。
4.4植物生长物质的母液配制
植物生长物质的母液配制浓度0.1mg/mL~1.0mg/mL,植物生长物质的母液配制方法参见附录B。
4.5培养基制作
初代培养基的组成主要为1/2MS+0.03~1.0mg/LNAA+1.0mg/L6-BA。可根据不同品种、培养目的及途径,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及有机添加物;增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同样选用MS培养基,其主要组成为1/2MS+0.1mg/LIAA。可根据不同品种、培养目的及途径,添加适量的激素及有机添加物。
5葡萄组培苗生产流程
5.1材料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农艺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取当年新萌发尚未木质化的新梢,剪去叶片后,剪截成带3~4个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5.2外植体灭菌
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3~4次,用70%的酒精消毒30s后用无菌水冲洗一次,根据枝条的成熟程度,在0.1%升汞溶液中浸泡5~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4~6次。
5.3初代培养
5.3.1操作前消毒
在接种之前,工作人员的手部,包括手腕,都要用75%的酒精仔细擦拭一遍。接种器械需灭菌后晾放2min以上备用(下同)。
5.3.2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把灭菌处理后的茎段剪成单芽茎段,接入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外植体在瓶内要排放均匀、整齐,一般外植体初代培养20d~40d后可诱导出幼芽。
5.3.3封口
及时盖上瓶盖,其松紧度以用手转不动为准。
5.3.4记录
接种人员将品种代号、培养基类型、个人编号以及接种日期认真标示到瓶上,字迹工整。
5.3.5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lx~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