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留置针保护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制留置针保护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老年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减少了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敷贴卷边、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非计划性拔管;敷贴卷边;老年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新型的输液器材,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作而成,作为头皮静脉针的替代品,因其能够减少穿刺次数,减轻反复穿刺对于患者带来的疼痛,患者还可在输液过程中适当活动,避免了针头脱出,提高静脉注射的舒适度,同时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1]。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往往住院时间较长,长期输液者多见,静脉留置针应用也较广泛。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敷贴卷边致留置针自行脱落,或是穿脱衣服时不慎将留置针带出,有些老年患者甚至在睡梦中无意将拔掉留置针,经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导致留置针的作用和优势未能真正得到体现,同时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排除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损伤、瘢痕,?o脉有炎症、硬结阻塞等静脉疾患的患者;预计住院连续输液治疗时间≥5 d;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2016年3月~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男20例,女4例;年龄73~89岁,中位年龄77岁;小学2例,初中10例,高中8例,本科及以上4例。B组:男20例,女4例;年龄71~90岁,中位年龄56岁;小学3例,初中10例,高中8例,本科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留置针固定保护套的研制
1.2.1.1中间采用优质棉质弹力面料、 上下边缘采用松紧带、左右两端连接处使用粘扣、开窗处使用暗扣。
1.2.1.2制作方法及图示 该静脉留置针保护套适用于手臂留置针。该保护套展开平面呈梯形(见图1),上缘30-34cm,下缘26~30 cm,侧缘14 cm,正中有一长8 cm、宽6 cm的开窗,便于观察和输液。梯形上下缘都采用1.5 cm宽的弹力松紧带,便于贴合手臂,两侧边缘采用粘扣设计,便于调节大小,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手臂,使用效果见图2和图3。
1.2.2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 在穿刺术前、术中、术后宣教内容统一。患者穿刺部位前臂静脉区域,所有患者使用同一品牌的一次性使用22 G静脉留置针,基本型3M留置针贴膜(规格:6 cm×7 cm),且一次穿刺成功(即一次穿刺有回血,送针顺利,静脉输注畅通,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为穿刺失败[2])。A组穿刺送管成功后规用3M透明敷料和胶布固定。B组在A组的基础上于患者输液完毕后佩戴留置针保护套,将保护套开窗对准穿刺部位和肝素帽区域,根据手臂粗细调节好保护套大小后关闭开窗。下次输液时,不用取下保护套,可直接打开窗口,消毒肝素帽后连接头皮针便可输液,输液过程中可从窗口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
1.3观察指标 穿刺成功后登记,在静脉留置24 h、48 h、72h、96 h后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敷贴卷边、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4个方面评价两组留置针使用的效果。
1.4评价指标
1.4.1非计划性拔管:外周静脉留置针72~96 h更换1次[2],因各种原因未满72 h而拔管的留置针都归于非计划性拔管。
1.4.2敷贴卷边:将3M敷贴边缘未与皮肤贴合视为敷贴卷边,由3位主管护师共同判定,2人及以上持相同意见者确定敷贴卷边。
1.4.3留置时间 从穿刺成功致拔管的时间,以小时计算,不满1 h不计时。
1.4.4患者满意度 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对留置时间、留置时舒适度、留置费用等10个条目,总分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在患者出院前由指定的一名护师发放调查表并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经另一护师核实无误。
2结果
两组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3.1留置针固定护套能减少非计划拔管及敷贴卷边,增长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输液老年患者部分由于疾病导致的肢体疼痛、部分可能存在轻微或者严重的痴呆、部分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部分因身体虚弱出汗多等一种或多种综合因素,造成静脉留置后敷贴卷边、针头滑脱等情况。樊晓培[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