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汇编.ppt

发布:2017-09-20约字共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一、非织造布的定义: 1、简单定义:直接由纤维材料,不经过纺纱、织造制成的布状材料称为非织造布。 2、我国对非织造布的定义:(GB/T5709-1997)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黏结,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制品等称为非织造布。不包括纸张等。 二、非织造布的发展及现状 非织造布的发展过程 : 1942年美国首先开发出非织造布;发展迅速,2001年产量达100多万吨。 西欧非织造布也很发达,2001年也达到100多万吨; 日本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0年产连量达30多万吨 ; 我国1958年起步研究,1965年 投产,2001年产量达60万吨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三、非织造布生产的工艺流程 非织造布的制造原理不同于传统的纺织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准备?成网?加固?烘燥?后整理?成卷 (一)原料准备 非织造布所用的原料主要为纤维或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后整理用试剂等, 纤维是形成所有非织造布的基础,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 ,成网之前纤维必须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加油润滑、喷洒除静电剂等工序。 (二)成网 成网是将纤维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材料(纤网)的工序。 非织造布的成网方法主要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法成网三类。 (三)加固 加固是使纤网具有一定的强度而形成非织造布的工序,对非织造布的强度、性能和外观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非织造布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三类。 (五)后整理 后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使用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善外观。经过后整理可使非织造布具有抗水性、抗吸尘性、抗皱性、阻燃性、抗静电性以及表面具有凹凸花纹等效果。后整理包括机械后整理、化学(功能)后整理、涂层、叠层与复合整理等 。 (六)成卷 非织造布的成卷与一般传统织物的成卷不同,在成卷的同时要切边,而且卷装幅度宽、容量大。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设备的操作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成卷工艺。 第二节非织造布工艺的分类及技术特点 一、分类 非织造工艺的分类 (一)按纤网成形方法分类 1、干法成网;机械成网、气流成网、离心动力成网。 2、湿法成网;圆网法、斜网法。 3、聚合物挤压法成网;纺丝成网、熔喷成网、静电成网、膜裂成网。 纤网加固 干法成网加固: 机械加固—针刺法、缝编法、水刺法。 化学粘合—浸渍法、喷晒法、泡沫法、 印花法、溶剂粘合法。 热粘合—热熔粘合法、热轧粘合法。 湿法成网加固:水刺法、化学粘合、热粘合 。 聚合物挤压法成网加固: 纺丝成网-机械加固、化学粘合、热粘合 。 熔喷成网-热粘合、自身粘合 静电成网-热粘合、自身粘合 膜裂成网-针刺法、热粘合 (二)按用途分类 1、医用卫生保健类 2、服装与制鞋类 3、生活、家装类 4、工业用布类 5、建筑土工类 6、农用材料类 7、军工材料类 用途非常广泛。 二、技术特点 1、原料使用范围广; 2、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速度高、产量大; 4、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 如:餐巾、台布、贴墙布、地毯、服装衬布等生活用品;以及过滤、绝缘、土建工程材料;外观酷似真皮的高级人造麂皮、航天飞机的防热外壳等高新技术产品等。 第三节 纤维原料 一、纤维的分类与选用 (一)纤维的分类 1、天然纤维 包括棉、毛、丝、麻等 2、化学纤维 常用的有粘胶纤维、醋酯纤维、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等,目前化学纤维的用量约占95%以上。 其它纤维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二)差别化纤维 1、定义: 所谓差别化纤维,是指在原来化学纤维成分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的或化学的改性处理,使其在性能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称为差别化纤维。 2、常用差别化纤维 (1)低熔点粘合纤维 (2)超细纤维 (细度0.4旦以下) (3)高卷曲中空纤维 (4)异形纤维 (三)功能纤维 1、阻燃纤维 2、止血纤维 3、防辐射纤维 4、碳纤维 5、导电纤维 等等。 第二章 干法成网技术 第一节 成网前纤维原料准备 一、任务 1、将不同性能、不同品种的纤维原料分别喂入、开松,使纤维包中纤维块通过机械打击、撕扯而松解成小块的纤维束。 2、将已开松的纤维束经多仓混合,使不同性能的纤维得以充分混合。 3、制成均匀混合的棉层,供梳理机梳理。 第二节 喂入开松混合机械 一、喂入机械 目前,非织造生产量较大的生产线采用自动抓棉机,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往复直行式抓取小车,如FA006型自动抓棉机;另一类为环行式抓取小车,如FA002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