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C61850标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文内容 光学式电压电流互感器 光学式电压互感器 有根据泡克尔斯(Pockels)效应的原理工作的,由于泡克尔斯元件晶体光的双折射率随电场强度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压来确定施加于晶体上的电压大小 光学电流互感器OCT 可以分为法拉第旋光效应原理的全光式电流互感器和罗柯夫斯基(Rogowiski)线圈原理的混合式电流互感器两类。 罗柯夫斯基混合式电流互感器 优点 提高了互感器的动态响应范围具有宽广的线性特性,在所测量或保护的电流范围内不会出现饱和 缺点 不能测量重要的电力系统动态量非周期分量; 原理难以满足互感器精度标准要求 高压传感头必然是有源方式 精度受环境温度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法拉第旋光效应全光式电流互感器 优点 与电流大小和波形无关的线性化动态响应能力 可以测量各种交流谐波,而且可以测量直流量 传感头由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性能天然优良 缺点 测量精度受到运行环境温度的影响,达不到计量的要求 运行稳定性差,无法在现场长期使用 全光式电流互感器关键技术 独立量自适应光学电流传感原理。 螺线管聚磁光路结构技术。 分布参数琼斯矩阵模型。 全光式电流互感器测试接线 全光式电流互感器测试数据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内容体系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分层 过程层 间隔层 变电站层 各层间信息交互划分了逻辑接口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目标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变电站数据分散式管理与功能自由配置A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变电站数据分散式管理与功能自由配置B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标准长期的相对稳定性 IEC61850-7-2部分只定义了交互数据信息的抽象通讯服务接口,而没有规定具体的实现细节。如何完成对本地或者远方数据的访问不是ACSI部分的范畴 。 对于远方的IEC61850数据对象信息的获取,需要依赖于具体的特殊通讯服务影射SCSM 。 IEC61850-8-1是影射到制造报文规范MMS(ISO9506-1和ISO9506-2)和TCP/IP(ISO/IEC8802-3)协议上 。 基于这种架构的设计,今后网络通讯技术的更新,不会修改具体的服务接口部分,只需修改或者添加特殊服务影射部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抽象通讯服务接口ACSI 服务接口总体分为关联、目录和数据定义服务、数据读写、取代、数据集操作、定值管理、报告、日志、控制、GOOSE、SV、文件操作、SNTP协议对时服务等十三个类别对于远方的IEC61850数据对象信息的获取,需要依赖于具体的特殊通讯服务影射SCSM 。 这里所提的关联服务是指C/S模式的通讯通道的建立和释放,包括建立关联Association、关闭关联Release、和终止关联Abort三个服务。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研究-国调中心第三次互操作性实验 2005年5月、10月,国调中心在北京组织进行了各为期两天的IEC61850第一、二次互操作实验。实验内容是检验国内各变电站自动化厂家设备之间基本的互联以及互操作能力。 2006年01月,国调中心在北京组织进行为期两天的第三次IEC61850互操作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检查CID文件规范、定值服务、report和log服务、用sntp协议对时。 国调中心要求各个参加实验的厂家采用规定的间隔接线方式,提供指定的采集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各项互操作实验内容。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根据功能需求分配逻辑节点 IED能力描述和配置 完整的变电站系统描述和配置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总模型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变电站模型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IED模型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通信模型 IEC61850标准配置体系 –数据模版模型 IEC61850标准变电站相关产品 过程层 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 间隔层: IEC61850网关 IEC61850通信卡 微机保护与测控装置IEC61850样机 变电站层: 系统配置工具 通信配置工具 IED配置工具 仿真监控主站 数字化变电站特点与设计原则 数字化变电站特征 数字化的CT、VT、二次设备、开关设备 无缝的通信协议。 提供高优先级的实时数据传输功能(GOOSE服务) 数字化变电站特点: 数据共享、信息全面且简练,简化设备,提高可靠性 安装、运行、维护及升级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