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看糖尿病化验单课件.ppt

发布:2017-11-23约1.8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看糖尿病化验单 内分泌科 潘宇 常见化验 血糖 尿糖 尿酮体 胰岛功能测定试验(胰岛素、C-肽) 糖化血红蛋白(H bA 1 c)、糖化血清蛋白(G S P) 糖尿病相关抗体 血糖 血糖测定的作用 正常的血糖值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低血糖 血糖测定的作用 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须用静脉血浆血糖) 评估平时血糖控制水平。(可用血糖仪测毛细血管血糖) 正常的血糖值(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空腹:3.9~6.1mmol/L 餐后2小时: 小于7.8mmol/L 糖尿病诊断依据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清晨进行 口服,75g葡萄糖溶于250ml—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静脉血浆糖 小于7.8mmol/L:正常 7.8—11.1mmol/L:糖耐量减低 大于等于11.1mmol/L:糖尿病 血糖控制标准 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标准 空腹:3.9—7.2mmol/L 非空服:≤10.0mmol/L 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 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血糖、HbA1c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急慢性疾病患者则适当放宽 低血糖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 糖尿病患者:≤3.9mmol/L 尿糖 是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尿酮体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碍,造成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并在血中堆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 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其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为较强有机酸,若血酮体持续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则发生酸中毒、严重失水、电解质紊乱 胰岛功能测定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也无明显增加,胰岛素释放曲线呈无反应型或低平曲线。 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至2-3小时后出现。 2型糖尿病晚期,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趋于衰竭,其胰岛素分泌曲线可与1型糖尿病相似。 C肽释放试验 C肽是和胰岛素等分子从胰岛细胞生成及释放的,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更能准确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 健康人空腹血浆C肽值为0·8~4·0μg/L,(我院标准0.8-4.2ng/ml) 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 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胰岛功能测定试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低,说明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治疗上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减肥,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 如果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则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 bA 1 c)和糖化血清蛋白(G S P) 血糖水平受饮食、运动量、情绪、药物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化验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此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H bA 1 c) 正常值范围:4%--6% 控制目标:<7.0%(须个体化) 糖尿病相关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胰岛细胞抗体(I C 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 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这三种抗体均呈阴性 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诊断价值最高,其阳性率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谢谢! * * 空腹血糖≥7.0mmol/L 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 1·1mmol/L 随机血糖≥1 1·1mmol/L 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则需做糖耐量试验 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并确定治疗方案 方法: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2两,分别测定餐前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 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5-25μIU/ml。(我院标准5.3-22.7μIU/ml ) 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倍 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