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丽江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DB 5307 T 59—2024.pdf

发布:2025-03-24约13.25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060

CCSA47

DB5307

丽江市地方标准

DB5307/T59—2024

丽江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2024-10-14发布2024-12-30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7/T59—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和量纲单位1

5暴雨强度公式2

采用统一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2

设计暴雨强度i、q换算关系2

丽江市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2

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范围3

暴雨强度公式降雨历时范围3

重现期-降雨量-降雨历时查用表3

城市暴雨强度曲线6

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曲线6

6暴雨强度查用表6

附录A(资料性)城市暴雨强度曲线7

附录B(资料性)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曲线11

附录C(资料性)城市暴雨强度查用表15

C.1城市暴雨强度P=2a查用表15

C.2城市暴雨强度P=3a查用表19

C.3城市暴雨强度P=5a查用表22

C.4城市暴雨强度P=10a查用表26

C.5城市暴雨强度P=20a查用表29

C.6城市暴雨强度P=30a查用表32

C.7城市暴雨强度P=50a查用表36

C.8城市暴雨强度P=100a查用表40

参考文献45

I

DB5307/T59—2024

丽江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及相关参数

的取值。(2002年丽江地区设立地级丽江市,撤销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设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但古城区至今未建设国家气象站,长期以来玉龙县和古城区使用同一个国家气象站数据,因此本文件中

玉龙县和古城区共用一个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城区范围的室外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暴雨强度公式

反映短历时暴雨过程中暴雨强度(q)-降雨历时(t)-重现期(P)三者间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适用于城市小区域降雨规律的定量描述。在进行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时,雨水管网和合流制管网的设计排

水量,应通过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暴雨强度。

降雨历时

指连续降雨的时段,为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以分钟(min)计。

降雨量

指某一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的雨水累积深度,以毫米(mm)计。

降雨强度

指某一段历时内单位时间的降雨量。

暴雨重现期

某一强度的暴雨重复出现的统计平均时间间隔,以年(a)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