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健康、环境保护专项方案
一、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1.1、职业健康管理目标
项目工程施工安全达标率100%,工程施工轻伤率控制在2‰内,杜绝工程施工重伤、死亡责任事故,无职业病发生。
1)施工设备的购买在公司提供的《施工设备合格供应商》中选择,安装验收手续齐全,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维修保养,定期检查,拆除由专业队伍进行,定点存放,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要求,确保无机械伤害。
2)临时用电的选材、敷设、使用、维护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符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无触电事故发生。
3)土方施工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符合《建筑工程预防坍塌若干规定》的要求,不出现土方坍塌事故。
4)临边洞口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进行防护,防护率100%。
5)高处作业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若干规定》的要求,杜绝高处坠落。
6)脚手架选用合格材质,搭设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搭设及拆除人员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符合《(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要求,确保脚手架无严重变形及倒塌或坠落事故。
7)现场消防器材用具应符合要求,配置充足,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品存放及使用满足《油品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的要求,确保无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8)饮食卫生杜绝无食物中毒事故。
9)物体打击率确保0%。“三宝”、“四口”及临边洞口防护率100%。
10)工人的职业健康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到位。项目部开工前组织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开工后日常督促教育工作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常识的宣传,并按安全施工方案中的专项预防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及经常性的工人安全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抓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2、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做好工程周围公益、环保事业,给周围居民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我们制定如下环境管理目标:
A、噪音排放达标:结构施工期间,施工噪音满足 昼间70dB,夜间55dB
65dB,夜间55dB
B、防大气污染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烟尘等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nm3。)
C、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排放:污水排放符合《济南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防止光污染: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E、施工垃圾分有毒、无毒、可回收、不可回收存放,尽量回收利用。
F、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工程项目在开工时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要列入该项目所涉及到高处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要做到预知危险源,防范于未然。并要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各种高处作业。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范围较为广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立网、安全平网等,也有各种专项安全防护措施。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业。3)高处作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他们从事这项作业。4)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坚持“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的原则,确保生产安全进行。5)攀登和悬空作业(如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人员危险性都比较大,因而对此类人员应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培训及进行安全知识更新教育。6)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安全通道处。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都应随时加以清扫干净。拆卸下来的物体、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及时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以防坠落伤人。7)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立即处理解决。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移动和拆除。有些确因施工需要而必须拆除或移位的,都要报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后才能动手拆移,并在工作完毕后即行复原。?8)施工员应相互作好各工种的工序交接手续,不同工种在施工中存在着不同的危险源,施工员应根据不同工种有针对性的给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坚决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关,确保生产安全。??9)在建工程主体施工时,外脚手架一定要与主体施工同步,并且外脚手架一定要超出操作面1.2米。在装修施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