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_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IV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 5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缩略语 6
4 总体原则 8
5 业务能力 9
5.1 业务概述 9
5.2 电路域业务 9
5.3 分组域业务 14
5.4 IMS业务 15
6 系统结构 15
6.1 系统结构 15
6.2 电路域核心网 16
6.3 分组域核心网 18
6.4 IMS子系统 19
6.5 2G无线接入子系统 19
6.6 3G无线接入子系统 20
6.7 终端和卡 20
7 网络组织 20
7.1 电路域网络组织 20
7.2 分组域网络组织 23
7.3 承载网络组织 25
7.4 信令网网络组织 25
7.5 智能网网络组织 25
7.6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组织 26
7.7 无线网络子系统 26
8 GSM与WCDMA互操作要求 28
8.1 自动漫游功能 28
8.2 双模终端的小区选择与重选 28
8.3 切换 28
8.4 用户管理 29
8.5 终端卡管理 29
9 编号 29
9.1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29
9.2 位置相关编号 32
9.3 网络编号 35
9.4 业务接入号码 39
9.5 信令网编号 39
10 IP地址分配 40
10.1 电路域IP地址分配 40
10.2 分组域IP地址分配 41
11 互通原则和路由计划 41
11.1 电路域 41
11.2 分组域 45
11.3 信令网互通 48
11.4 短消息、多媒体消息业务互通 48
12 安全体系 48
12.1 用户接入GSM/WCDMA网的安全功能 48
12.2 核心网的安全体系 49
13 频率配置 50
13.1 GSM/GPRS网络 50
13.2 WCDMA网络 50
14 服务质量 51
14.1 传输服务质量要求 51
14.2 无线服务质量要求 51
14.3 CS域接续质量要求 51
14.4 PS域接续质量要求 52
14.5 IP承载网服务质量要求 52
15 接口和信令 54
15.1 概述 54
15.2 Uu接口 54
15.3 Iu接口 54
15.4 Iub接口 54
15.5 Iur接口 54
15.6 Gn接口 54
15.7 Gi接口 54
15.8 Gs接口(可选) 54
15.9 MAP协议接口 54
15.10 软交换系统特有的接口 55
15.11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至传统电路交换网的接口 55
15.12 USIM与终端之间的接口 55
16 同步 55
16.1 时钟同步要求 55
16.2 时间同步 56
17 计费系统 57
17.1 计费网络结构 57
17.2 电路域计费 58
17.3 分组域计费 60
18 网络管理 60
18.1 网络管理功能 61
18.2 网络管理系统接口与协议 62
19 设备进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63
附 录 A 中国联通 GSM系统中的MSCID 中的M1M2分配表 (资料性附录) 64
前 言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核心网子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
《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间接口(Nc)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测试方法》
《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规范》
《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规范》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
制定本技术体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国联通公司的移动通信发展策略和3GPP的相关规范。在结合中国联通公司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和原GSM体制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以及WCDMA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在合并原有016-2008《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156-2006《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