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服装结构设计教案.doc

发布:2017-06-05约9.57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课题 裤子的构成原理 学 时 4(实训1) 教 学 目 的 掌握裤子的结构及造型变化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裤子的造型变化 难 点 裤子的分类及应用中其他部位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方法、绘图演示、实训练习 教学手段 教材、参考书、样板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复习与引入 1.复习裙子的设计理念及公式 5分钟 2.复习各种款式的裙子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5分钟 二、裤子的结构线名称 1.裤子各部位名称。 5分钟 2.裤子主要结构线名称。 5分钟 教研室主任检查签字 三、裤子的结构概述 1.裤长 10分钟 2.上裆长 10分钟 3.下裆长 10分钟 4.横裆围 10分钟 四、裤子的造型变化 1.裤子的廓型变化 20分钟 2.裤腰的变化 20分钟 3.裤口袋的变化 15分钟 五、总结提问 1.裤子的长度可分为几类?各类长度应如何划分? 10分钟 2.裤子的上裆长度有哪几种确定方法? 10分钟 六、实训练习 1.用1:5作业纸画直筒裤、喇叭裤、锥型裤的外型特征。 30分钟 2.用用1:5作业纸画裤腰的变化及口袋变化 。 15分钟 作业 用1:5作业纸画直筒裤、喇叭裤、锥型裤的外型特征。 教 学 后 记 课题(一):裤子的构成原理 重点:裤子的造型变化 难点::裤子的分类及应用中其他部位的设计 一、复习与引入 1.复习裙子的设计理念及公式 2.复习各种款式的裙子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二、裤子的结构线名称 1.裤子各部位名称。图略 2.裤子主要结构线名称。图略 三、裤子的结构概述 1.裤长 一般是由中腰节开始量取,须按照不同品种和款式来确定。可分为四大类: (1)加长裤:长度在足跗至地面。 (2)长裤:长度在踝位至足跗,或距地面2~3cm处。 (3)中裤:长度在膝位至踝位。按长短又可分为十分、九分、八分、七分、六分裤。 (4)短裤:长度在臀位至膝位。按长短又可分为游泳短裤、运动短裤、短裤、中短裤。 2.上裆长 上裆是指裤片中横裆线以上的长度。上裆长的确定可分为三种方式: (1)定寸法:过去服装技术是靠师傅带徒弟传授,人们只能根据人体与西裤的一般关系来处理立裆深。男性以103cm裤长为中心,用31cm为基础,女性以100cm裤长为中心,用30cm为基础,裤长每上下增减3cm,立裆深相应增减0.5cm。 (2)测量法:通过测量人体坐高部位的尺寸来确定裤子的上裆尺寸。这种方法要求测量者具有较高的测量技巧,否则得到的尺寸误差较大。 (3)公式法:随着服装研究的深入,上裆深的尺寸出现一些计算公式,常见的齐腰裤上裆公式有:0.1裤长+0.1臀围+8~9cm(包括腰头宽)或H/4(不包括腰头宽)。如果为低腰裤或高腰裤,公式中的常数要作相应调整。 3.下裆长 (1)横裆至中裆,属于裤腿的大腿部分,按照人体大腿上粗下细的形状,结构制图中这部分自然也是向下内收的造型。 (2)中裆至裤口,属于裤腿的小腿部分。 ①中裆线上下位置的定位: 西裤:(臀围线~裤口线)/2上4cm。 直筒裤:(臀围线~裤口线)/2上5cm。 喇叭裤:(臀围线~裤口线)/2上6cm。 锥形裤:(臀围线~裤口线)/2上3cm。 ②中裆到裤口的连接形式: 西裤:中裆与裤口作倒梯形连接。 直筒裤:中裆与裤口作垂直连接。 喇叭裤:中裆与裤口作梯形连接。 锥形裤:中裆与裤口作倒梯形连接。 4.横裆围 在裤子上裆和下裆的连接处。横裆的总宽度反映躯干下部的厚度,是前腹至后臀的跨距。在制图中,分为前裤片的小裆和后裤片的大裆。裆部的总宽度占臀围的0.16~0.17。在分配比例上,小裆宽占0.04H,大裆宽占0.12H,即大裆宽约为小裆宽的3倍左右。 四、裤子的造型变化 1.裤子的廓型变化(图略) (1)Y型(锥形裤):臀围稍宽松 , 腿围较胖,裤口较小,上宽下窄,穿着的侧面立体效果挺拔、干练、顺直。 (2)H型(直筒裤)中裆到脚口的宽度一致。按照裤口的尺寸,可分为小直筒裤、中直筒裤、大直筒裤。 ①小直筒:裤口在40~42cm之间,穿着合体。 ②中直筒特点:裤口在44~46cm之间,穿着修长。 ③大直筒特点:裤口地48~50cm,穿着飘逸。 (3)A型(喇叭裤):中裆较瘦、脚口较宽。裤长接近地面,穿着修长而飘逸。 一般情况下,Y型裤采用齐腰、双褶、侧直插袋、单开线臀袋、裤长比标准裤长短的结构组合;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