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试验报告-动力特性+钢桁架.doc

发布:2016-04-21约2.0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姓名: 。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华北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2013年月 3.观察六层钢框架结构的共振现象。 4.通过试验验测定六层钢框架结构的前三阶频率,振型。 二 仪器设备 WS-Z30 小型精密振动台:该系统由振动台、电磁式激振器、功率放大器、振动台控制传感器、教学建筑模型、振动台控制仪(含数据采集、程控信号源)、计算机和教学软件组成。 三 试验步骤 1.检查线路连接。 2. 依此打开功率放大器、振动台控制和采集仪、ICP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计算机电源。 3. 点击计算机桌面上的Vib SQK振动台控制软件图标进入该试验系统。 4.选择试验1.7框架结构振型测试,进入相关页面。 5.设定激振所用白噪声的相关参数(开始频率、结束频率、幅值、激振时间)等,开始激振,并观察结构振动情况。 6.激振完成显示频域曲线得到,显示传递函数,移动光标确定某阶自振频率,显示选定频率下的结构振型图。 实验二(Ⅱ) 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梁、板)的试验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小组成员: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三 实验步骤 四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1.试验用钢桁架尺寸与测点布置图: 2.下弦跨中挠度 表1 位移读数记录表 荷载 (KN) 挠度 (mm) 3.应变量测 表2 应变读数记录表 测点(με) 荷载 (kN) 截面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测点5 测点6 测点7 测点8 五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所测下弦节点的挠度理论计算值和所测杆件的应变计算值,结果填入下表。 表3 跨中下弦节点位移与各控制截面应变(理论值) P(kN) 控制点 杆件 截面 应变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挠度 () 下弦中点 备 注 1、 角钢弹模:E=2.06×105N/mm2 面积:L40×4=3.086cm2 2、下弦中点挠度计算公式:(mm) 2.根据表1和表3的结果绘制钢桁架的荷载——挠度试验及理论曲线。 3.选择一个截面,绘制桁架杆件的荷载——应变曲线。 4. 计算校验系数。 表4 计算校验系数表               P(kN) 项 目   截面 0.5 1.5 2.5 3.5 4.5 5 应变校验 (计算) (实测) 刚度校验 (计算) (实测) 5.实测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报告撰写说明: 打印后手写,要求书写工整,内容全面完整、详细,不得抄袭。 试验目的与要求,仪器设备,步骤,可参阅附录。 3.本试验报告中所对应的的荷载是指直接施加在上弦节点上的单片桁架所承担的荷载。例如加载一个砝码为50N,换算后为50×20=1000N,P=1000/2=500N=0.5KN。填表、绘图均采用换算后的P值。 4.校验系数的计算应变可选择一个截面上的测点。 附录: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结构静力试验中常用的加载装置、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钢桁架的静力试验,熟悉和掌握结构静力试验的基本过程及相应的各种测量方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观察和了解钢桁架的加载装置、支座形式,掌握钢桁架的静力试验和加载方法。 熟悉并掌握钢桁架静力试验的测试内容和相应的测点布置。 二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钢桁架、加载杠杆、标准砝码、静态电阻应变仪、位移计、百分表、支架 三 实验步骤 (1)测量钢桁架尺寸并进行记录; (2)检查钢桁架加载设备和支座情况; (3)检查所有测点的位置,应变片的粘贴质量等; (4)按要求安装测量仪器并进行导线连接; (5)对所有测点的测量仪器进行调试; (6)预加载1kN,检查所有仪器、仪表,桁梁及加装置等是否能正常工作,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 (7)仪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