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规范.docx
3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规范
1范围
本文件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风险信息研判、风险监测计划研制、风险监测计划下达、风险监测抽样、样品管理、样品检测、风险监测分析报告编写、风险监测经费管理和风险监测材料报送等流程和活动提供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针对在《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基础上依据衡水市产业发布、监测技术能力等实际情况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已出现区域性或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趋势的相关工业产品,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本文件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活动提供了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RB/T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36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产品industrialproduct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符合于原定生产目的和用途的生产成果。
注:本文件涉及的工业产品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工业产品(以下简称“产品”)。
3.2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industrialproductqualitysafetyrisk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带来的潜在伤害或影响。
4风险信息研判
4.1风险信息收集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可能来源于以下单一或组合渠道:
——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申投诉、举报信息;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风险信息;
——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通报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4
——检验检测机构发现并经过验证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产品伤害信息;
——国外组织、机构、部门等发布的有关产品召回、预警通报信息;
——媒体报道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风险监测平台基于国抽、省抽的历史检验检测数据而预警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其他渠道采集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4.2风险识别
4.2.1宜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收集到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识别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确认等方式。
4.2.2宜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及消费者对上报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风险是否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并且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或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的;
——风险是否涉及行业性、区域性和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
——风险监测平台基于国抽、省抽的历史检验检测数据而预警的风险信息的分级确认。基于质量特性值标准差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相关内容详见附录A。
4.3风险信息处置
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处置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不构成风险的,宜通报相关方;
——风险危害不明显或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不构成潜在伤害的,宜发出生产和消费建议;
——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宜开展风险监测工作。
5风险监测计划研制
5.1选择风险监测对象
如下风险信息对于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选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或者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的;——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
——涉及行业性、区域性和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
——导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受到消费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
——相关部门通报有质量安全问题的:
——风险监测平台发出预警并经确认的;
——其他需要纳入风险监测计划的。
5.2风险监测计划制定
5.2.1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宜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选择风险监测对象,制定年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可临时调整风险监测计划。
5.2.2检验检测机构宜结合本机构监测技术能力等实际情况申报并提交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5.2.3宜由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技术评审专家库,组织产品质量安
5
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评审,并确定每类产品的承检机构和牵头承检机构。
5.2.4由牵头承检机构负责风险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评价、汇总和上报等工作。具体包括:
——整合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组织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