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及应用.ppt

发布:2019-02-12约1.62万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包括的商品要比最终消费支出大一些,像售给居民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对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还有对外国人或港澳台同胞在内地购买的消费品都包括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而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内容。 从比较可看出,最终消费更接近理论上所讲的消费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完全是消费的概念,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从实际数据看,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说明商品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在减少,而服务消费比重在增加。但是,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而且每月都有统计,很方便对消费变动进行及时观测。所以,一般都把它当作反映消费需求变动的最重要指标。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区别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大的区别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一个“人均”概念,即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消费的支出是多少,而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不仅考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而且考虑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另外,最终消费包括诸如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等政府消费,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 (如农民自产农产品的自我消费、自有住房的消费等),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 在使用消费统计指标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总结语 要准确把握和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仅需要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等。更需要处处留心,时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积累信息,不断进行分析判断,深入思考,才能成为经济分析专家。 谢谢! 工业增加值是如何计算的 工业增加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统计调查范围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大门类,又进一步划分为39个大类行业,191个中类行业,525个小类行业。 从企业统计调查范围看,现行月度工业统计调查范围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照2008年统计,约有42.6万家,其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0%以上。 工业增加值不是直接统计指标,而是通过工业总产值和与工业增加值相关的财务指标计算出来的。 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是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3部分。 工业中间投入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 应交增值税是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入手,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年度工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分别计算,年度“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是通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进而分别计算出年度“生产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共113项指标,涵盖了计算“生产法”、“收入法”工业增加值所需的财务核算明细指标。 月度统计一般时效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详细的财务核算资料,无法直接计算。主要采用推算的办法计算工业增加值。 推算方法是:首先通过生产统计报表取得月度工业总产值,再乘以上年度工业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业增加值。 现行工业增长速度基于工业增加值计算,计算方法称为价格指数缩减法。为了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的变动情况,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然后计算实际工业增长速度。 目前价格指数的编制情况,采用“单缩法”(即只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工业增加值)计算工业增长速度。 实际工作中工业增长速度的计算步骤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