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挡土墙施工方案
一、挡土墙基础,以地形和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埋入地面以下足够深度。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除一般应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并及时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和做好墙后排水设施外,还应注意:
1、对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软淤泥)应全部予以清除,并换以好土回填[或以碎(砾)石夯填]至设计标高。
2、挖基时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软弱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通过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3、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凿,不得用填补法筑成地面。
二、墙体砌筑与分段设置伸缩(沉降)缝:
1、砌筑基础前,应将基底松软、风化表面清除干净,然后铺满砂浆,石质基坑内,基础紧靠坑壁砌筑,并插浆塞满间隙,使之结成整体;对土质基坑或风化软石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应于基坑挖至设计高程,立即满堂铺砌一层。
2、重力式挡土墙分段砌筑,必须按设计要求间距,留出伸缩(沉降)缝,并按规定要求的挡墙断面(坡度)砌筑平整,缝成直线,为此可设立临时标准样架作准绳,使墙面正直整齐。
三、回填用料选择与泻水孔设置:
1、砌体出地面后,砌缝强度容许(胶结强度达到70%),即可及时回填。有条件时尽量采用粗粒料,如砾石、碎石或矿渣,不用或少用细砂、粉土或软塑型粘土等,亦不允许夹有冻土块、木屑、树根、杂草等。回填土的含水量,不应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0%。
2、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至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设置泄水孔,并在进水孔口墙背做好反滤防渗隔水设施。
3、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边沟底0.3m设置。浸水挡土墙应用砂、砾回填,其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常水位0.3m。
四、路肩墙顶护柱、护栏或护墙的设置规定:
1、路肩挡土墙在下列情况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护柱、护栏或护墙,以策交通安全。
2、顶高出地面6m ,且连续长度大于20m;
3、墙顶高出地面4m,且靠近居民集中点;
4、位于悬岩,陡坎或横坡度陡于1:0.75,且连续长度大于20m;
5、在弯道处的路肩式挡土墙。护柱、护栏或护墙内侧距地面边缘应不小于规定的路肩最小宽度
五、砌石工程材料质量有关规定: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要求,砌石工程的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的水泥、石灰、砂、石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石灰充分消解,水中不得含有对水泥、石灰有害的物质。
2、石料强度有的低于设计要求,并不小于30Mpa,无裂缝,不易风化。
3、片石最小边长及中间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不超过厚度的二倍。块石形状大致正方,厚度不易小于20cm,长、宽均不小于厚度,顶面与底面应平整。用于镶面时,应凿去锋棱凸角,表面凸陷部分不得超过2cm。
4、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拌和均匀,色泽一致,稠度适当,和易性适中。
六、砌石错缝、找平、密实、美观:
1、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
2、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上下竖缝同缝)、叠砌、贴砌和浮塞。
3、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当勾凸缝时,其宽、厚要求基本相称。
第十节、其他附属设施
一、侧平石的施工方案
1、侧平石的施工采用水泥制品厂的混凝土制品,规格、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现场收料时需认真进行成品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侧石施工根据施工图确定的侧平石平面位置和顶点标高排砌。人行道进口坡处的侧平石一般比平时高出1-2cm,两端接头做斜坡(即牛腿式)。道路直线段用100cm侧平石,曲线半径小于15.00m侧平石或圆角部分时采用20-30cm的侧平石。曲线半径大于15.00m侧平石或圆角部分,视半径大小,用30-50cm侧平石,相邻侧平石接缝必须堆砌,缝宽为1cm。平石和侧石需错缝对中相接,侧平石缝宽1cm,侧石与平石间的隙缝≤1cm,施工时要注意:
3、平石的垫层采用C10水泥砼,在其下基层为路基结构层。勾缝用100Mpa的水泥砂浆,灌浆必须饱满嵌实,平石勾缝以平缝为宜,侧石勾缝为凹缝,深度0.5cm,接缝要进行三天以上的湿润养护。
4、做完基层后,安装设计边线或其他施工基准线,准确放线、定桩。
5、侧石、平时安放须稳固,做到线段直顺,曲线圆滑;侧石顶面平整无错牙,勾缝饱满严密,整洁坚实。
6、雨水口处侧石、平石安放,应与雨水口施工配合,做到安放牢固,位置准确。
二、人行道板施工方案
1、人行道施工前,必须精确进行放样定位,包括路缘石、安全带、栏杆基座;现浇混凝土的人行道板、梁等,倘遇预埋钢筋位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