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与诊断.ppt

发布:2019-04-22约6.65千字共1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节磁共振检查 技术与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李坚 MRI关节检查的优点 软组织分辨率高 能做任意切面,有利于病变范围的显示 能显示关节软骨、纤维软骨等 估计骨折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 显示软组织、骨髓水肿 显示肌肉、韧带损伤、出血 骨关节正常MRI信号 四肢关节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排便、排尿 为患者解释检查程序 给患者耳机或耳塞 要求患者只穿内衣裤 要求患者去除任何含金属的东西 肩关节MR扫描 技术与诊断 肩关节正位片 肩关节中立位扫描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上肢自然伸直紧贴身体两侧,呈中立位(掌心面对躯体,拇指朝向前方);或有轻度外旋 若上肢内旋,会使前部关节囊更加松弛,成像效果差,造成影像学分析上的困难 若肩关节完全外旋易造成肌肉痉挛,导致移动性伪影;同时也使肱二头肌腱更偏向外侧,更靠近冈上肌腱的附着处,给成像增加了困难 显示肩袖肌腱和上下盂唇结构的最佳层面 显示肱骨近端骨质异常、肩峰和肩锁关节病变 较好地显示腋囊、三角肌下滑囊等 斜向矢状面----定位应垂直于冈上肌腱长轴,或平行于肩胛盂平面 有助于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腱评估 有利于判断在冠状面可疑肩袖撕裂的大小、位置 较好地显示喙肩弓、肱盂下韧带 横断面 横断面:上自肩锁关节水平 下达关节盂下缘 有助于显示盂唇的病变如撕脱 显示肩胛下肌腱及冈下肌腱的病变 有助于诊断关节盂旁囊肿、冈盂切迹腱鞘囊肿、肌肉的病变 肩关节外展外旋位 外展外旋位(abduc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ABER)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将手掌枕于头下并手心朝上。患者不能忍受时,则可将患侧手臂搁置于额部上方,手心朝上 能模拟前方盂唇和关节囊受力状态,可更好发显示前方盂唇撕裂破口 肩关节线圈的选择和定位 线圈:肩关节专用柔线圈 肩关节置于线圈中心 被检侧肩关节尽量靠近主磁场的中心,可增加图像的信噪比,可使脂肪抑制更有效 定位中心:肱骨大结节 固定:固定带,小沙袋 初始定位平面:经肩锁关节的横断面T1WI 肩关节常用扫描方案 肩关节的正常解剖 女,48岁,右肩疼痛1年余 钙化性肌腱炎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袖损伤多为肩峰弓对冈上肌腱的慢性撞击,少数为外伤引起 主要因喙肩弓的骨骼、韧带或软组织异常造成对冈上肌腱的撞击 肩峰形态也与撞击有关 运动方式不当:如过度重复的肩关节旋转活动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膜囊炎 长期受压和刺激作用引起慢性滑膜炎、滑膜囊积液 MR上T1WI-滑膜囊增厚呈低信号,高信号脂肪层消失; T2WI-滑膜增生、炎症渗出呈高信号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袖病变MR Ⅰ期--肩峰下水肿和出血, T1WI及PD上冈上肌在其附着处出现增高的信号影 Ⅱ期--纤维变性和肌腱炎,肩袖变薄或不规则,肌腱内信号强度增加 Ⅲ期--部分或完全肌腱撕裂肌腱的连续性中断或伴有增高信号累及关节面 肩峰撞击综合征 骨结构改变 肩峰退行性病变: T1WI及T2WI见低信号骨赘影 盂唇损伤 三角形变钝 盂唇撕裂:关节盂唇软骨与盂缘可见线状高信号影并连续到关节面下 盂唇完全消失或盂唇明显移位 正常关节软骨和盂唇之间常可见裂隙影,且该裂隙不贯穿整个盂唇 盂唇撕裂 男,26岁,右肩关节脱位复位术后 右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右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 右冈上肌损伤 男,39岁,外伤后致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5天 三角肌挫伤 滑膜骨软骨瘤病 肘关节MR扫描 技术与诊断 肘关节正侧位片 肘关节MR检查的体位 体位:仰卧位,肘部伸直自然置于身体一侧,掌心朝上;腕部保持中立位置(此体位的产生的运动性伪影的机会最少) 或俯卧位,胳膊举过头顶,掌心朝下 固定:小沙包,捆绑带 肘关节尽量靠近线圈中心,但不要躯干直接接触,以免呼吸运动传导 肘关节MR线圈的选择和定位 线圈:12-14cm直径的环状表面线圈、肩关节线圈;儿童或瘦弱者用腕部的表面线圈 线圈中心:定位于内外上髁连线水平 ? 肘关节定位像无法显示肱骨内外侧髁的,建议先行横断面扫描,再以横断面图像为定位像,定冠状面与矢状面 冠状面扫描:平行于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 矢状面扫描:垂直于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 横断面:上至肱骨干骺端,下达桡骨结节 SAG 4000/89 COR 3000/27 700/20 TRA 4500/56 肘关节常用扫描方案 右肘关节半脱位 右尺神经损伤 右肱骨外上髁炎 右肘关节 滑膜骨软骨瘤病 左肘腱鞘巨细胞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腕关节MR扫描 技术与诊断 腕关节正侧位片 ? ? FOV 24cmX24cm 腕关节MR扫描的体位 体位:俯卧位,头先进;前臂向前方伸直,患肢头上位,掌心朝下固定,应注意保持腕部处于中立位(桡侧或尺侧的偏斜均会导致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