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是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群众拥有的文化资源和享受的文化服务的多与寡、优与劣,从一个侧面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得到一定加强,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地处偏僻的乡镇还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很大差距,急待进一步加强。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就要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培养一支业富力强扎根农村广阔天地的文化队伍,下大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硬件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关键培养先进文化建设队伍
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必须具备“有人管、有人理、有场所、有活动”,才能增强其吸引力,才能得以普及。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村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从“面向农民、服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充分利用乡村现在的闲置资源,如电视机、影碟机、广播喇叭及其它文化娱乐设施,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地方政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责无旁贷
在某种程度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具体表现。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村支部、村委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有条件的村组建设一批文化服务点,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农民朋友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三、充分发挥现有乡文化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
要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开展“文化下村”活动,采取有力措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科技、教育、信息等文化服务。近年来,特别是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村村通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情况来看,构建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是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为各地农村主要的精神文化食粮。今后乡文化服务中心还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设施维护,做到对边远地区也能服务到位。同时,根据农村干部群众对加大文化载体的迫切要求,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扩大广播的影响力,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举办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
要让文化阵地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要让特色文化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腰鼓、木雕、石雕等民间艺术和民俗项目,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名品。
五、小结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文化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鼓励人民群众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产品,更自觉、更主动推动基层人民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