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隧道浅埋暗挖支护施工安全管理探析.docx

发布:2020-02-25约3.6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隧道淺埋暗挖支护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隧道淺埋暗挖支护施工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浅埋暗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针对该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本管段内隧道位于湖南省芷江县竹坪铺乡至土桥乡,其中包括 杨家湾 1 号、杨家湾 2 号、赵角湾 1 号、赵角湾 2 号四座隧道,正 线长度 5614m,每座隧道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隧道范围地表为第四系统坡积层( ),下伏为元古界板溪群五 强溪组第一段( ):下部灰色、浅灰色、肉红色含砾长石砂岩为主, 夹少量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部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夹 变余粉~细砂岩;上部灰色块状长石砂岩、含砂砾岩为主,夹少量砂 板岩,凝灰质板岩。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三段( ):灰绿色后层块状 凝灰岩夹条带状凝灰质板岩,岩石风化后形成白色、灰色、黑色相 间的条纹,构成本段特有的标志。   1.2 施工方案概述   1.2.1 施工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和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施工工法,按全标段重点控 制工期点,合理划分作业段,科学统筹,采取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顶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 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 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开挖至明暗 分界线后,应先施做套拱混凝土,再施做暗洞超前长管棚,暗洞口 前所有开挖、防护、排水完成后才能进入暗洞施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隧道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风动凿岩机钻眼,实施光面 爆破,光面爆破参数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现场爆破效果不断进行 调整,严格控制超欠挖。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大 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施工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施工过程中加 强监控量测,仰拱超前、二次衬砌紧跟,以保证施工安全。不良地 质段坚持“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快成环、 勤量测、早衬砌、稳扎稳打、确保安全”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浅埋及浅埋偏压地段除加强洞内监控外,同时加强地表监测,施工 时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 原则,注意对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 反馈以便尽早提出处理方案。   1.2.2 准备工作   施工前对图纸、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并作补充调查,调查核 对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钻探图表、 以及隧道进出口位置和其它相关工程的情况。对图纸中发现的问题, 立即反馈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更正或确认。   施工前的平面复核和控制测量将由我单位精测队进行测量定位, 施工中测量由隧道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组织测工操作,并由项目总 工程师组织定期复测。   2、施工技术难点   2.1 首先是隧道开挖后,大量地下水渗入隧道,围岩失水固结,地 表下沉,对地表路面交通以及两侧刚性管线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是 地下水渗透对围岩产生软化作用,围岩由硬塑变为软塑状态,甚至变 为流塑状态,产生大变形而丧失稳定性,施工中如何控制地下水是保 证顺利施工的关键。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地下水控制十分困难。 因工程所处位置限制,没有降水作业条件。因而,地下水的控制显得 非常重要且极为困难。   2.2 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的砂质粘性土、砾 质粘性土,局部地段为海冲击砂层,地层软弱。隧道开挖后周边围岩 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松弛变形, 控制不好易产生变形坍塌。同时,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下水的作用软化后丧失稳定性,给施工带来困难,特别是由硬塑变 为流塑后,随地下水一起涌入隧道内形成大的坍塌涌泥, 严重危及周 边结构物及施工安全。施工时,必须采取严格措施控制,防止产生大 的变形及坍塌。   3、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天科区间穿越地层为砾质粘土层及全风化花岗岩层,部分段落隧 道拱顶地层中含有透镜体状中砂、砾砂层,隧道上部地层中有市政管 线 20 条,其中煤气管线 2 条,穿越 2 座人行天桥。施工中采用了超 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排水以及施工监测,保证结构物安全和施工顺利 的关键技术。   3.1 超前注浆固结地层   因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为砂质粘土,局部地段为海冲击砂层,地下 水丰富。设计采用32 mm 超前小导管超前注浆固结地层,封堵地下 水。小导管长 315 m , 在一般地段布置在开挖轮廓线外拱部 120° 范围内,砂层富水地段采用76 mm 管棚与32 mm 小导管共同注浆加 固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