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的背后.pdf

发布:2017-08-28约2.31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F0R财TU富NE!封面故事 在银行理财产 口口口 “收益 门’’的背后 文/殷剑锋 编者按:作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3月1日公布的 “2007年度中资银行理财产品报告的始作俑者 ,该 所结构金融室主任殷剑锋在报告发布后迅速成为财经媒 体追踪采访的热门人物。在愈演愈烈的产品 “收益门 事件中,他成了代表学界的意见领袖。他给出的 “说 法,受到舆论追捧的程度随后超过了原先的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在短期内短短几年之内发展 行为和习惯。 在一种相关性产品。即某只链接股票的股票 迅猛 ,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监管、调控当局采 对于如何化解这些症结的问题我想说三 产品里面是几种股票的组合。它的产品的收 取了市场化的发行管理办法。即备案制.其 点。首先。还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理财产 益取决于这个股票组合里面不同股票之间能 中也对商业银行从事衍生品业务和相关的信 品的基础是衍生品和基础证券 。这几年中资 否同涨同落。如果相关性高。这个产品收益 息披露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这 银行产品设计和制作不如外资银行。关键的 就高。相关性弱这个产品收益就低。甚至是 次理财产品的风波可以说折射出了我国银行 原因是中资银行没有用于设计产品的这些衍 零收益。可以说。这类产品对于没有研究过 中间业务特别是理财业务的问题。我认为出 生品市场。所以。监管、调控当局能在未来 专业模型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很好判断的.银 现部分产品零收益或较深幅度浮亏的本质在 放松管制。加强部门问的协调。才能真正给 行推出此类产品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投 于我国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的滞后性,这 银行机会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不同投 资者不做分析判断就是对 自己不负责任的表 又是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其他市场滞后 资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这个市场才能更充 现。 性的必然反映。可以说,从监管、调控当局 分地发展。 我国的理财市场就如一个正在学习走路的 的角度来说做得还不够到位。目前,银行作 其二,我们屡次提到的银行产品创新能力 孩子,他有活泼充满生机的一面 .同时在成 为市场的参与者可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足 、内部的管理不到位 、市场分析能力和 长的道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 ,在 目 另外,银行作为提供理财产品及其金融衍 宏观经济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认为,这 前的分业监管条件下,要真正出现有混业基 生品的机构,本身就由于能力不足、人才匮 其中必然是人才培养的问题。众所周知 ,如 础的理财产品是很困难的。可以说从发行的 乏、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而面临考验。从 今银行获得CPA/CFA的理财经理遍地开花, 角度来说,银行产品的发行由于实行备案制 我们所做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可以看出, 然而在银行内部他们还是处于一个较为低端 而达到了很高的市场化程度。但是自由化市 中资银行产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数量而 的阶层。中资银行在人才的储备和激励约束 场是依托于合作和竞争 。如果按照目前银行 轻设计,这相比外资银行来说暂时还没有一 机制上做的就很不到位。如今众多产品都是 特别是中资银行依靠体制吃饭而忽略创新和 个根本性的改变。 银行从国际投行手中购买 ,而我们的研究团 市场需求的表现是很难推动我国理财市场向 而作为投资者,在银行理财产品出来之前, 队难以完成这个使命 ,这就提醒我们用全球 前发展的。 只能投资于两个极端:一个是没有风险、收 的视野看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为银行产品进行评级的第三方评级机 益也很低的存款 ;还有一个是收益很高、但 第三,就是投资者的意识和观念。我们了 构 ,我们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抱 以很大的兴 风险也很高的股票。但是当银行理财产品推 解到,大多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都是中年 趣 ,对于理财产品的评价追踪和报告我们已 出之后,它成为了居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能为 以上并且拥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投资者 ,很多 经做了两年,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是 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所以,很多投 人天真地对银行出售的产品抱有收益稳定的 希望给市场提供一个第三方独立的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