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盐井乡黑山羊养殖项目.doc

发布:2016-12-28约1.27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城县盐井乡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水城县农业局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二月一日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水城县盐井乡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六盘水市民政局 3、项目申报单位:水城县盐井乡人民政府 4、项目实施单位:水城县盐井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恒刚 6、项目技术负责人:何佳俊 、朱启学7、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8、项目编写人:水城县农业局 梁成效 畜牧师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本项目根据(黔党发[2003]14号)、(市发[2004]16号)、(市财农〔2007〕121号)等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及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关要求,水城县是高寒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要使农民迅速富起来,在调整农业结构中,首先必须种植人工牧草引进肉羊项目,变革农户以传统种粮食生产为主单一的农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农牧结合的混合饲养型的耕作制度。这一制度也是近年来水城县在畜牧业发展中探索总结的经验。 水城县地处贵州西部,盐井乡交通方便,阳光充足,荒山,饲料量大,适宜大规模发展养殖业。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六盘水市“大种殖、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蓝图,把农业产业与科技相结合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农民对科学养殖有强烈的愿望,经市场调查,在菜篮子这项民生工程中,黑山羊肉的需求仍占较大比重,开展黑山羊养殖对发展我县牧业科技,振兴水城县农村经济很有必要。为发展黑山羊养殖规模化、科学化,以满足市场养殖黑山羊的需求,同时发展生猪养殖,带动盐井乡的养殖业的发展并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现决定投资新建盐井乡群福村群福村民组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场一个。?水城县是贵州黑山羊生产重点县之一,2009年末山羊存栏 63436 只,地方黑山羊适应性强,体质偏细致,晚熟,遗传性能稳定,从八十年代初山羊普查资料可知,地方黑山羊种山羊和能繁母羊个体和体尺与同龄外地波尔山羊及南江黄羊和奴比亚黑山羊的悬殊并不大,肉质鲜细优于波尔山羊,曾出口到省外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国家没有专项资金配套技术选育,农户对种羊的选优去劣不够重视,长期形成近亲繁殖,使之生长发育缓慢,繁殖率偏低,个体逐渐变小。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按一定时间将公羊调换配种,选育后备种山公羊,母羊,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核心群,走对外出口的道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急需进行战略性调整。2004-2010年、中央下发的七个1号文件,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若干政策规定。本项目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建设高产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实行良种良料相结合,饲养优质肉羊,以草换肉,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扩展良种肉羊养殖,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因此,实施本项目是贯彻执行中央七个1号文件精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我县扶贫攻坚进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改良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良种肉羊生产,加大对现有资源开发力度,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困难的矛盾。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加强我县财源建设的需要。 我县过去由于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当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建设高标准人工草地、大力发展优质肉羊生产,可以带动广大农户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以草换肉,以肉换粮,增加肉类产量,节约粮食。一方面可以减少粮食消耗,使不具备耕作条件的山地逐步退耕还草或在已退耕还林地中间作优质牧草,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草食家畜增加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稳定增产奠定基础。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2、可行性 项目建设符合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规划和贵州省畜牧业大省发展目标规划;符合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实行“人口、粮食、生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方针;符合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发展草食家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猪,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制定的一系列扶持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精神。 三、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