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护理.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護理
一、流行病學的定義
流行病學不僅研究疾病、傷、殘、死亡在族群中分佈的型態(who, where,when,what) ,
也研究 決定分佈的各種有關的因素(why, how) 。
二、流行病學的範圍
流行病的特徵 1.沒有疾病限制 。
2. 它的發生數目超過了正常期望值 。
3.沒有特定的地理限制。
4.沒有特殊的時間限制
流行的區域範圍 1.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指疾病或病原經常存在於一個地理
區域的情況,如以前台灣北部的甲狀腺腫大、嘉義布袋和
台南學甲一帶的烏腳病 。
2.泛發性流行(大流行)(pandemic) :某疾病同時在全球各地區
流行,如全球性流行性感冒。
3.散發性流行病 (sporatic) :某疾病零星分佈各地,如性病。
三、流行病學的目的
(一)致病因子與致病機轉的探討。
(二)疫區疾病流行類型的解釋。
(三)疾病自然史的描述。
(四)衛生保健工作指導。
四、疾病自然史
易感染期 此時疾病雖還沒發生,但有利於疾病發生的因素已經存在。如:
疲勞、酗酒為肝炎的危險因子。
症狀前期 此時致病因子已在人體發生病理上的變化,但還沒臨床症狀出
臨床前期( ) 現。如:冠狀動脈的粥狀硬化,為心臟病的症狀前期。
臨床期 此時病患體內構造已有明顯變化,可以臨床診斷時察覺。
殘障期 疾病發展至後期,有的會痊癒有的會產生長期或短期的後遺症
缺陷。
死亡 如果疾病一直惡化,殘障的病人就會死亡。
五、致病模式
(一)三角模式:特別強調病原、較適用於解釋傳染病 。模式中包或三大因素即病原、
環境及宿主 。三角模式中任何一個因素改變,就會導致平衡被破壞而增加或減
少疾病發生。
(二)網狀模式 :疾病發生絕不是單一原因所造成,而是錯綜複雜的關係鏈交織而成
的網狀原因所造成。強調多重病因,較適合用來解釋慢性病 。
(三輪狀模式) :輪軸代表宿主、軸心為遺傳基因 ,四周為環境因素,含生物環境、
社會環境、物理環境。每個部分的影響因素會隨疾病而有差異。此模式不特別
強調病原,又能表示宿主和環境的個別影響。
六、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社區衛生護理學 ( 華格那發行)
(一)描述流行病學 :以人、時、地三個因素來描述疾病在族群中的數量和分佈情形。
人的因素 年齡:在人的因素中最重要
性別、種族、職業、經濟狀況、婚姻狀況、遺傳
時的因素 點流行:病患有共同的暴露且疾病潛伏期短。如食物中毒 、流行
性感冒、腸病毒等。
長期趨勢:指一段長時間內,某特定疾病之罹患並與死亡率的變
化。如癌症 、肺結核、小兒麻痺等。
週期性疾病:指罹病或死亡的發生在時間上呈循環或季節的週期
變化。如日本腦炎好發於夏秋交際。
時間聚集疾病:某些疾病的發生率會在某些特殊狀況之後。如產
後憂鬱症好發於產後 4個月。
地的因素 疾病在國家間、國家內或城鄉的分布。
(二)分析流行病學 :分析探討影響人群健康因素與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
◎根據研究對象不同來分類:
世代研究法(cohort study) 病例對照研究法(case control
study)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