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复习资料.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机构要素和非机构要素
结构要素:1.生产技术;2.生产设施;3.生产能力;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
非结构要素:1.人员组织要素;2.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3.库存控制要素;4.质量管理要素。
2)影响生产与作业能力的要素
1.固定资产的数量;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3)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1.箭线图法;2.关联图法;3.系统法;4.KJ法;5.矩阵图法; 6.矩阵数据分析法;7.PDPC法。
4)选择设备是考虑因素
1.设备的生产性;2.设备的可靠性;3.设备的维修性; 4.设备的环保性;5.设备的配套性;6.设备的节能性; 7.设备的灵活性;8.设备的难易性。
5)流水线生产的优势
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2.生产节奏性强;3.生产过程封闭性强; 4.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生产能力可相对控制。
6)库存管理的衡量标准
1.库存能力;2.库存周转率;3.收发货物能力;4库存结构合理性;5.库存准确性;6.预测准确性。
7)项目的特征
1.项目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2.项目的执行要通过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3.项目需要运用各种资源来执行任务;4.项目有具体的时间计划或有限的寿命;5.项目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性的努力;6.每个项目都有客户;7.项目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
8)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区别
特征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用户数量较少较多产品品种数较少较多产品差别有较多标准产品有较多用户有求的产品营销特点依靠产品的价格与可获性依靠产品的特点资本/劳力/材料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力、材料密集自动化程度较高较低设备布置的性质流水线生产批量或流水生产设备布置的柔性较低较高生产能力可明确规定较糊的扩充能力的周期较长较短对设备可靠性要求较高较低维修的性质停产检修多数为局部修理原材料品种数较少较多能源消耗较高较低在制品库存较低较高制产品较多较少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明确清晰的生产与作业系统职能战略;2.确定合理生产与作业组织形式;3.制定科学的生产与作业运行计划;4.实施准确的生产运作系统运转活动;5.提供良好的生产与作业系统维护、改进。
简述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2.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急剧加速;3.市场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4.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5.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了新的冲击;6.不可忽视安全问题。
文章来源: HYPERLINK /p/zk.html /p/zk.html 更多自考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