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检测方法》(送审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本标准是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的测定方法标准。本标准参照了prEN 2003-9(1996)《钛及钛合金测试方法 第九部分:表面污染层测定》。
本标准中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中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的测定方法—金相法。
本标准适用于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表面污染层(α层)的确定,以及α层厚度的测量。
术语及定义
2.1
α层 alpha case
环境气氛中存在氧、氮或碳,当产品表面温度适合时,这些元素扩散渗入产品表面,从而产生由于(稳定剂引起的污染,表面产生硬而脆的氧、氮和碳α相的富集层。
步骤
3.1 取样
除非另有规定,应从供货状态产品上取样,检验产品横向截面的表面。取样位置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取样过程应注意避免对试样的组织产生影响。
3.2 显微试样的制备
试样采用机械抛光方法进行制备。制备的方法不得造成显微组织的破坏。对于铸造钛及钛合金必要时可采用镶嵌试样。
3.3 腐蚀介质
3.3.1 使用适当的溶液进行显微试样的腐蚀。
3.3.2 腐蚀剂1:(2%~5%)HF(浓度:40%~42%)+(40%~50% )C3H8O+ 水(余量)。
3.3.3 腐蚀剂2: (2%~5%)HF(浓度:40%~42%)+ (10%~20% )HNO3(浓度:65%~68%)+ 水(余量)NH4HF2水溶液。
3.4 显微检验
试样经腐蚀后,在放大倍数为100~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边部。
3.5 评价
试样边部显微组织出现的白色层或具有高密度光亮色(相条,表明存在表面污染。
3.6 表面污染层厚度测试
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试样显微组织,存在表面污染层时,选用带有测量刻度尺目镜的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出白色层带至正常基体区厚度实际尺寸。以污染层尺寸最深处表示污染层厚度。
3.7 人身和设备与仪器防护要求风附录B。
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生产厂名称;
b) 产品名称、牌号;
c) 炉号、批号、规格;
d) 试样制备方法;
e) 使用的试剂;
f) 所用设备;
g) 结果及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h) 本标准编号;
i) 日期.
(资料性附录)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典型照片
TC4 板材 TA17 铸态
TC4 棒材 Ti-1023 棒材
TA2 管材 TC11 棒材
图A.1 典型表面污染层金相图片
(规范性附录)人身和设备与仪器防护
人身安全
A 1.1 应要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例。
A 1.2 操作人员要熟悉所用化学药品的性质。操作时要穿戴好适当的防护服装。
A 1.3 在配置腐蚀剂时,应将酸慢慢倒入水中并搅拌。不应让酸与皮肤接触。
A 1.4 由于强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气体,所以必须适当通风。
设备与仪器防护
A 2.1 装腐蚀剂的容器,应当用聚氯乙烯或其他相当的材料衬在容器里面。
A 2.2 所有夹具、支架及吊篮,应当用和硝酸-氢氟酸溶液不起反应的材料包覆。
A 2.3 显微镜的物镜能被疏忽留下的氢氟酸气腐蚀。当试样或镶嵌料(如胶木)有孔时,以及镶料与试样边部有渗漏时,在试样放到显微镜试样台上以前,应仔细去掉酸迹。需要时可在20g/L~30g/L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漂洗,之后用水清洗并烘干。
GB/T ××××—2005
2
1
GB/T ××××—200X
I
4
ICS
77 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0X
钛及钛合金表面污染层检测方法
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surface contamination layer
(送审稿)
200X-××-××发布
200×-××-××实施
发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