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的文化产业野心,及截然不同路线图.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阿里腾讯的文化产业野心 ,及截然不同路线图
从去年财报可见 ,继卖掉搜 和电商后 ,腾讯对内容业务的投资已经放在各项战略的首位。
而阿里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 ,都一直在加码文化产业的投资 ,钛媒体也藉此来梳理一
下A T 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文化产业野心及路线图。
随着阿里入股光线传媒 ,阿里的文化帝国已经初长成 ,可以说从内容制作、发行到渠道、终端均有
布局。对于阿里布局文化产业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 ,但毫无疑问的是马云的个人爱好在其中占了
相当大的比重。
正如他之前非常理想化的表述 :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口袋满了 ,脑袋却空了。如果文化
产业发展不起来 ,中国就是个暴发户国家 ,是不能持久的。好莱坞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传递
美国价值观 ,客观上形成了美国独特的价值体系。所以 ,中国也需要把这些价值挖掘出来。
阿里巴巴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对于腾讯来说 ,深耕这一领域已经很久很久了 ,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最大的文化娱乐公司 ,腾讯
的内容业务包含了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网络视频和Q Q音乐等。在两会期间 ,马化腾就表示
:未来腾讯聚焦的核心业务简单说一个是连接器 ,以微信和Q 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 ,连接所有的
和资讯、服务 ;一个就是内容产业 ,也就是这个连接器之上的赚钱利器。
不负众望 ,阿里、腾讯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简直就是越来越像 ,即便在文化领域 ,也早已摩拳擦掌 ,
从腾讯2014年财报中可以看出 ,卖掉搜 和电商之后 ,腾讯对内容业务的投资已经放在各项战略的
首位。而阿里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 ,都一直在加码文化产业的投资 ,钛媒体也藉此来梳理一
下A T 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文化产业野心 ,及截然不同的路线图 :
影视 :阿里零基础、大手笔收购 ;腾讯事业部制稳扎稳打
去年上海电影节上 ,保利博纳总裁于冬语出惊人 ,说未来的电影公司的发展 ,就是满足BAT 三家的
需求 ,BAT 要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迅速把规模做上去 ,没有规模的电影公
司是没有未来。这正是阿里巴巴大手笔、快速布局影视产业所给他带来的思考。
2014年3月 ,阿里巴巴大手一挥以62.44亿港元投资获得文化中国59.32%股份 ,成为文化中
国的第一大股东 ,随后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来自前中影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强成
为阿里影业CEO 。
张强加盟阿里影业后便发起了 《狼图腾》项目 ,使其成为了娱乐宝第一期合作项目 ,并拿下 《狼
图腾》的海外发行权。1月11日 ,阿里影业正式推出更名后的首个电影项目—— 《摆渡人》 ,王家卫
任监制 ,主演则由梁朝伟担纲。
张强表示 ,在强化线下渠道的固有优势之外 ,阿里影业将以娱乐宝众筹项目作为前期的项目预热 ,
以电商平台作为重要的电影票销售渠道和影片宣传媒体 ,充分利用淘宝的流量为影片造势 ,并通过
支付宝平台来吸引用户购买电影票。阿里影业和娱乐宝、淘宝电影为代表的阿里生态圈的深度结合
,将成为阿里影业产业构建中的核心优势。
2014年11月 ,阿里创投以15.3亿元入股华谊兄弟 ,占股8.08% ,成华谊兄弟第二大股东。
根据公告内容 ,阿里创投将协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娱乐宝、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资源 ,在内容
与资本层面与华谊展开深度合作。公告显示 ,双方将共同选择10部华谊电影作品进行“娱乐宝”相关
业务合作 ,华谊同意将“华谊电影作品”项下总投资额5%- 10%释放给阿里参与投资。
此次和阿里同时入股的还有腾讯 ,和阿里一样入股后占总股本的8.08% ,两家并列华谊第二大股东
。
根据此次公告内容 ,华谊兄弟所拥有的影视作品在改编成互联网游戏、网络文学作品(剧本除外)、
动漫作品(电影作品除外)时 ,腾讯享有优先合作权 ;腾讯所拥有的网络游戏、文学作品在改编成影
视剧作品时 ,华谊兄弟享有优先合作权。同时 ,华谊同意将其电影作品总投资额的5%至10%释放给
腾讯参与投资。
2015年3月4 日 ,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 ,阿里巴巴集团斥资近24亿元购入9909万股光线传媒
增发股 ,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约8.8% ,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对于光线传媒为何最终选择阿里巴巴 ,光线传媒董秘王牮对外表示 ,此次认购方的选择是通过公开
询价 ,价高者得 ,并无其他原因。
但阿里在投资阿里影业之后 ,又先后入股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 ,显示出了阿里在影视行业的强大
布局。阿里希望在集团层面形成国内联盟 ,从而在影业领域参与好莱坞制作。
就在前不久 ,有消息称马云会见好莱坞几大制片公司 ,意图获得美国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