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站安全预评价附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过程
1 物料主要特性
1.1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
本项目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的物料为液化石油气,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ISBN978-7-122-00165-8),液化石油气的理化特性见表1-1。
表1-1 液化石油气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英文名 liquified petroleum gas;compressed petroleum gas;LPG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68476-85-7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丙烷 85% 74-98-6
丙烯 115-07-1
丁烷 106-97-8
丁烯 106-98-9 UN编号 1075 危险货物编号 21053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由炼厂气加压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PH值 无意义 熔点(℃) -160~-107 沸点(℃) -12~4 相对密度(水=1) 0.5~0.6 相对密度(空气=1) 1.5~2.0 饱和蒸汽压(kPa) ≤1380 kPa(37.8℃)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80~-60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2.3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燃烧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特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蒸汽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卤素等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资料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与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与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运输。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 PC-TWA(mg/m3):1000
PC-STEL(mg/m3):1500
美国(AGGIH)TLV-TWA:1000ppm 监测方法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C50:丁烷:658000mg/m3(大鼠吸入,4h) 刺激性 无资料 致癌性 组分丙烯:IARC: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