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通用要求.pdf

发布:2024-01-07约8.2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中各控制要素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的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中有关活动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corrosioncontrolengineeringlifecycle

被保护对象从基于材料和保护措施的最初设计和开发到施工、检验、评估、使用、维护、报废的整

个过程。

2.2

腐蚀源corrosionsource

造成或引起腐蚀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3总则

3.1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通用要求应贯穿于整个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过程,对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

期内的目标、腐蚀源、工况条件、材料、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施工与安装、装卸贮存和运输、调

试、验收、运行、测试检验、维护保养、维修、延寿、报废、文件和记录、资源、评估等要素做出规定,

满足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优化性的原则,实现安全、经济和长生命周期运行的目标。

3.2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的通用要求的实施,应以各要素为对象,制定或选用相应的具体技术标准和

规范。

3.3在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内,应针对计划、实施、检查、行动等过程,建立管理体系,并有效执行

和持续改进,以实现对腐蚀过程的整体控制,如图1所示。

4目标

4.1腐蚀控制工程应确保整体工程生命周期内各要素实现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优化性,使腐蚀得

到有效控制,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的目标。

4.2腐蚀控制工程目标应分解落实到生命周期内各要素中,符合安全、质量和环境要求。同时,在生命

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得以沟通、实施和保持,并对其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和改进。

4.3相互协调和优化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内的各要素,使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与被保护主体工程的

生命周期相适应。可维修或更换的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可短于主体工程的生命周期;不可维修和更换

的材料和设备使用寿命应与主体工程生命周期一致。

5腐蚀源

5.1腐蚀源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应考虑材料成分、结构、应力、表面状态等因素;外部

因素应考虑不同条件下与材料作用的腐蚀介质及工况条件。

5.2在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内,应根据腐蚀源对各要素的不同影响,对腐蚀源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针

对性的腐蚀控制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

5.3应识别腐蚀控制工程相对应的主体工程的整体工况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主体工程的运行温度、压力、

流量、液位等与腐蚀相关的工况条件。

5.4腐蚀控制工程本体的工况条件也应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涂层厚度、阴极保护电流密度、保护面

积、保护电位等参数。

6材料

6.1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对材料成分、结构、应力、表面状态等进行调查,确定材料在腐蚀环境中的

耐腐蚀性能,满足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的目标。

6.2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a)针对腐蚀源和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要求,制定恰当的选材方案;

b)考虑材料的理化性能和材料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防止或减轻腐蚀,同时考虑环境

保护;

c)在满足材料性能的基础上,考虑其加工性能及经济性。

6.3选材应遵循以下步骤:

a)对腐蚀环境进行实地评估调研;

b)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使选用的材料满足耐腐蚀性能和理化性能的要求;

c)对材料进行腐蚀性评估,在没有相同工程或相似应用时,应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或现场试验筛

选材料;

d)在保证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经济性,但在各种条件下优先考虑材料的耐用性。

6.4选用新型防腐蚀材料时,应通过有关机构的测试检验,并通过论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方可使用。

7技术

7.1材料在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应采用适宜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或方法实施

腐蚀控制。

7.2可采用的腐蚀控制技术包括:

a)正确选材应符合第6章要求;

b)合理结构设计:减少缝隙、异种金属接触、防止腐蚀介质残留、冲刷、应力集中、疲劳等;

c)复合技术:采用耐蚀性较好的有机、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覆盖层;

d)电化学保护:采用阴极保护、阳极保护以及杂散电流排除;

e)缓蚀剂及环境改善;

f)清洗:采用化学清洗、物理清洗,清除材料表面的污垢。

7.3对腐蚀控制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并遵循以下原则:

a)首要考虑腐蚀控制工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