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第一章 砂石材料.ppt

发布:2017-05-02约8.4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 常见岩石 一、岩石的技术性质 (1)真实密度 : —定义:烘干(105℃±5℃下烘至恒重,温度20℃±2℃),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公式: 测定: 密度瓶法 (2)毛体积密度 : —定义: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孔隙(开口、闭口孔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公式: 测定:量积法、水中称量法、蜡封法    (3)孔隙率 n : —定义: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包括开口、闭口孔隙体积)的百分率 。 公式:    (1)吸水率: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2)饱水吸水率: —定义:在强制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公式:    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之比称为饱水系数,用KW表示。 它是评价岩石抗冻性的一种指标。一般来说,岩石的饱水系数为0.5~0.8,饱水系数愈大,说明常压下吸水后留余的空间有限,岩石愈容易被冻胀破坏,抗冻性差。 试件饱水,-15℃冻4h,20±5℃解冻4h, 如此循环规定次数;测 定实验前后试件质量和 饱水抗压强度。 3)抗冻性 —定义: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受规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抵抗破坏的能力。    硫酸钠浸泡20h,105℃烘箱烘4h,如此循环规定次数;测定实验前后试件质量。 评估岩石饱和硫酸钠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后,不发 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    在不同的工程环境气候下,对岩石的抗冻性有不同的要求。《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规定: 在严寒地区(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15℃)岩石的冻融循环次数为25次; 在寒冷地区(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15℃~-5℃)为15次; 寒冷、严寒地区应采用直接冻融法进行岩石的抗冻性试验。 对于桥涵工程用岩石,《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规定: 累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所用的石材抗冻性指标应符合表1-2的要求,即试件在饱水状态下经过-15℃的冻结与20℃的融化,达到表1-2中所要求的冻融循环次数后,无明显的损伤(裂缝、脱层),同时冻融系数不低于0.75,则认为抗冻性合格。 确定岩石等级的两项指标抗压强度和磨耗性 1)单轴抗压强度 R : 试验条件要求:试件形状、尺寸、吸水饱和、加荷速度等。 公式: 2)磨耗性 Q : —岩石抵抗撞击、边缘剪力和摩擦的联合作用的性能;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测定。    (1) 岩石酸碱性: 酸性岩石:65% SiO2含量 中性岩石:65%~52% 碱性岩石:52% (2) 岩石与沥青粘附性测定方法: 水煮法: 13.2 ~19mm的碎石,5颗石料,热沥青裹附,沸水煮3min 水浸法: 9.5 ~13.2mm的碎石100g与5.5g沥青拌合,冷后在80℃水中30min    二、集料的技术性质 集料是指在混合料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料。 来源分类: 天然砂(0.75~2mm) 碎石(4.75mm) 天然集料 砾石 (2~60mm) 人工集料 人工砂(2.36mm) 卵石 (60~200mm) 石屑(2.36或4.75筛下) 颗粒尺寸分类(工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