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车间总结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修车间总结表
2010年结束了,我们设备保障部机修车间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经历了保障高产稳产、如何克服设备故障等诸多考验,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公司2010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有力的保障。
2008年,全年开机282天,计划性停机约66天,设备故障造成停机413小时,约17天,全年机电设备故障停机率为5.12%,明细如下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停机时间(h)
202.8
19.6
4.9
81.4
26
4.3
11.4
19.5
22.1
13.1
3.3
4.5
故障率(%)
28.21
3.93
0.95
11.57
4.07
0.79
2.05
2.67
0.8
2.33
3.41
0.93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们从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制作和安装、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设备管理方面
1.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每天收集机修工的维修情况,每周收集各部门设备巡查记录,及时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做好备品备件工作,同时制定或安排相应的技改、维修和保养计划。
2.2.及时正确处理设备突发事件(重大设备故障),部门协调,人员调度,组织抢修,在现场督促抢修进度,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服务(所需备品备件,工具等);同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把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缩短在最小范围内。
2.设备维修方面
1.1.对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快速的作出反应,认真分析故障,迅速排除故障,不出现拖修的现象;对设备出现重大故障隐患与车间协商,安排停机时间组织大修;配合生产部门提出的各项以往累积的老毛病,老大难问题,一一落实整改到位,以满足工艺、生产、安全要求,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安全性能。
2.2.对一些维修设备无图纸的急缺零件,测量绘图或者提供样品,配合外协单位按质按时完成,对一些常用的备品备件仓库有合理储备。
3.3. 2010年机修工维修内容有记录的就多达500余项,较大的维修活动如下:
1)对三台锅炉6套给煤绞龙进行了更换;
2)对碎煤机进行了大修,更换了主轴、圆盘、筛网、环锤等;
3)对1#锅炉引风机进行了大修,更换了主轴、轴承、叶轮;
4)对锅炉脱硫碱水循环泵二台进行了大修,更换了主轴、轴承、叶轮,叶轮由铝合金改为不锈钢;
5)对膨化系统L203刮板头轴断裂进行了更换,头轴直径由160mm增大到200mm;
6)对预处理部分刮板的减速机机座因强度不够进行了更换,如TP15、TP16、TP17A、TP23A、、L202、L203、L204、L206、L207刮板,提高了刮板的运行稳定性;
7)对三台软化锅的导轨楔铁因磨损陆续进行了更换,对锅筒进行了加固处理;
8)对TP01斗提机减速机及机座进行了更换;
9)对TP12、TP13、TP15刮板的轨道进行了更换;
10)破碎机换辊和破碎辊重新拉丝22对;
11)对浸出器因反转造成的履带前部侧密封部分脱落和尾部轨道弯曲进行了修理,并更换了尾轴的铜套一个;
12)对浸出9#刮板减速机进行了更换,对头轴磨损及轴承损坏进行了改善性修理,努力做到进口设备的配件国产化;
13)对浸出5#刮板头轴一侧的轴承及座进行了更换;
14)对两台磷脂干燥器的下部铜套进行了更换,对铜套的润滑方式作了改进;
15)对浸出二台循环水泵进行了大修,更换了主轴、叶轮、轴承和机封;
16)对筒仓1-B04皮带机,1-E03斗体机更换了皮带;
17)对粕库2-E01斗体机,2-T02、2-T05皮带机更换了皮带和头轮。
3.设备保养方面
1.1.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确保安全生产,推行设备的区域维护实行操作工包机制,由各车间主管划分责任区域和规定保养内容,操作工在做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的情况下,协助机修工做好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已形成一种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良好局面。
2.2.对关键和重要的设备每周派专人定期巡检,并认真做好记录,有问题及时解决,对需要停机才能解决的问题,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列入停机检修计划之中,尽量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4.1.TP15、TP16、TP17A、TP23A刮板,TP01斗提机减速机机座安装。
4.2.新空压机房制作。
4.3.预处理热水泵、浸出器履带高压冲洗泵、棕榈油齿轮泵、污水处理螺杆泵及管道的安装。
4.4.油库棕榈油加热槽制作。
4.5.厂区灌溉水泵及管道的安装。
4.6.污水处理压滤机及管道的安装。
4.7.食堂消防水管的安装。
4.8.散装粕库散粕溜管的制作安装。
4.9.新散库编织袋库房围栏和门的制作和安装。
4.10.锅炉引风机房房顶的制作和安装。
5.团队建设
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