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查房教学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常规:贫血、WBC↓、Plt ↓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颗粒管型尿 ESR:活动期ESR增快, CRP: 如无感染,CRP多正常 免疫学检查 高球蛋白血症,IgG、IgA、IgM增高 活动期补体C3、C4和CH50下降 实验室检查 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95%,特异性差,抗体效价与疾病活动不一定平行 抗Sm抗体:阳性率70%,特异性较高,抗体阳性与疾病活动相关 抗核小体抗体:SLE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判断SLE病情活动的良好指标 实验室检查 1.急性或亚急性皮肤型狼疮 2.慢性皮肤型狼疮 3.口/鼻腔溃疡 4.非疤痕性脱发 5.关节炎 6.浆膜炎 7.肾脏病变 8.神经系统异常 9.溶血性贫血 10.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 11.血小板减少 1.抗核抗体滴度高于正常范围 2.抗ds-DNA抗体高于正常范围 3.抗Sm抗体阳性 4.抗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假阳性 梅毒试验假阳性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1阳性 5.低补体:低C3 、低C4、低CH50 6.非溶贫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SLICC-ACR诊断标准(2009年) S L E 活检证实为狼疮性肾炎并且ANA或抗双链DNA阳性 1 2 符合4项标准(至少1条临床和1条免疫学标准) SLICC-ACR诊断标准(2009年) OR 疾病的严重性:依据于受累器官的部位及程度,脑受累、出现肾病和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比仅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的患者更严重。 狼疮病情的判断 轻型:发热、皮疹、关节炎、雷诺现象、少量浆 膜腔积液,无明显系统受累。 重型:上述症状,伴狼疮肾炎、狼疮脑病、急性血管炎、间质性肺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量浆膜腔积液。 SLE病情轻重的评估 1.发热 2.关节痛 ? 3.红斑 4.口腔溃疡或大量脱发 5.ESR 增快 (>30mm/h) 6.低补体血症 7.白细胞下降 (<4000/dl ) 8.低白旦白血症 (3.5g/dl以下) 9.LE细胞阳性 判定:9项标准中3项以上阳性者,可判定SLE为活动期 SLE活动标准 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及缓解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是活动且病情重者,给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给予维持性治疗。 * * * * 十五东病区护理疾病查房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录 1、简要病史 2、护理问题 3、护理措施 4、疾病相关知识 5、健康指导 简要病史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发热21年,再发3天”入院。患者2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伴四肢关节疼痛,遂去上海医院就诊,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予长期激素治疗,症状缓解。此后长期口服强的松片3#qd联合狼疮丸治疗,服药后20余年间发热次数明显减少,近年来四肢关节疼痛基本消失。1年余前患者自行改口服强的松片1.5#qd。曾多次在本科住院,末次住院1月前,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2.尿频:泌尿系感染?3、骨质疏松4、胸椎压缩性骨折?5.白内障6.周围神经病?7颈椎病?8.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气管狭窄?9.便秘?10.动脉粥样硬化。出院后予甲泼尼龙片1#qd治疗。3天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伴气促明显,为进一步治疗于2020年1月16日收住入院。 简要病史 初步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2.血管炎;3.骨质疏松; 入院时T:38.3℃?P:117次/分?R:32次/分?BP:128/78mmHg。 跌倒评分12分,压力性损伤评分14分,ADL评分20分,疼痛评分6分,下肢静脉血栓评分3分。神志清,精神软,双侧甲状腺II°肿大,无压痛,无吞咽困难,呼吸促,胸闷感,无心悸不适,腹软,无压痛,无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可。 医嘱予一级护理,普食,心电监护,吸氧,完善各项入院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生化,血培养、胸部CT等以了解目前病情。 1月16日11:46体温仍为38.3℃,左下肢疼痛较前减轻,评估为4分。12:16患者体温降至38.1℃。当日夜间心率快,每分钟107-125次,律齐,呼吸促,每分钟25-35次。 1月17日患者神志清,精神软,晨测体温37.7℃,呼吸稍促,每分钟23-29次,左下肢疼痛评分3分,敷料干。医嘱加用多索茶碱针解痉平喘治疗。 简要病史 ?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有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气管狭窄病史,未进一步处理,有双眼白内障病史,左眼青光眼病史。 患者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简要病史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及左下肢手术后的外科热有关 2.疼痛:与左下肢手术及骨质疏松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患者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气管狭窄及疼痛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