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doc

发布:2017-04-04约2.12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某鞋业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代表:** 项目联系人:**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建设四条鞋面生产线,年产120万双鞋面。项目采取租赁厂房,自购设备的投资方式,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万美元,流动资金10万美元。本项目计划投资资金全部由**鞋业有限公司自筹。 1.2 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169号); 三、**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四、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五、委托书; 六、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相关资料; 七、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资料。 1.2.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无事故发生、无人员伤害、无环境破坏的目标。 (2)采用成熟、可靠的自动控制及安全设施,以保证生产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的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转,同时尽可能减少操作人员。 (3)在技术方案选择时,力争做到规模合适、技术先进,使资源利用最经济、最合理,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 (4)在保证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及保证“三废”排放达标的原则下,对工艺方案、设备、材料选择和设计进行优化,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5)满足各种不同工况下的安全、平稳操作要求。 (6)充分考虑在正常生产及施工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充分利用某鞋业有限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一 项目建设工期 月 6 二 年工作日 日 300 三 全厂定员 人 350 四 项目总投资 万美元 100 1 设备购置 万美元 85 2 预备费用 万美元 5 3 流动资金 万美元 10 五 经济效益 万人民币 1 正常年销售收入 万元 2160 2 正常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1598 3 正常年增值税 万元 208 4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万元 21 5 正常年利润总额 万元 333 6 正常年所得税 万元 83 7 正常年净利润 万元 250 六 财务分析 1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 % 52.2 2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39.1 3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25.7(税后) 4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 万人民币 1435(税后) 5 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4.2 (税后) 七 厂房租赁 万元人民币/年 30 市场分析及项目必要性 2.1我国鞋业现状分析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制鞋生产大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是我国制鞋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制鞋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以下三个年份来比较分析我国鞋业的现状: 1、2005年我国鞋产量超过90亿双,占世界总量的50%;2005年,全国共出口鞋类产品69亿双,出口金额18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75%。比上年增长17.1%。2005年,我国进口鞋类产品1062万双,进口总值2.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37%。 2、2006年我国鞋年产量已达100亿双,出口近70亿双,国内年消费量达20多亿双,中国鞋业在世界鞋业之版图中已占了60%以上份额,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生产鞋类以中低档为主。2006年我国共出口各类鞋78.47亿双,同比增长11%,增幅降低7个百分点,出口金额达到21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92%,增速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出口皮鞋等受限鞋类品种64亿美元,增长11.3%,比总体出口增幅低2.7个百分点。 3、2007年我国鞋年产量为120亿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98%。2007年我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4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6.8%和14.9%。2007年上半年,共进口鞋类产品608万双,进口值1.1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6.8%和16.9%。我国鞋类产品进口持续增加。全球共生产鞋类产品150亿双,其中中国产100多亿双,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