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7章 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一节 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 Neurosurgical Pain Management 本体感觉丧失 膀胱无力或阳萎 严重的心血管系统不稳定 肺炎或发音困难 持久的麻木感 截瘫或神经痛样综合征 Neuromodulation is a field of science, medicine, and bioengineering that encompasses implantable and non-implantable technologies, electrical or chemical,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ing of humans The International Neuromodulation Society(INS),2007 神经调制是一门医学和生物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包含植入和非植入技术、电的或化学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功能 ——国际神经调制协会(IASP) 神经调制可以是电学的,也可以化学的 电学的神经调制,即神经电刺激,包括脑、脊髓、外周神经、神经丛、自主神经系统的电刺激和肌肉的功能性电刺激 化学的神经调制将化学药物通过使用植入技术(如硬膜外或鞘内输注系统)直接注入神经组织 颅内刺激(Intracranial Stimulation, ICS) 运动皮质区(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MCS) 感觉丘脑核,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导水管/脑室周围灰质区(PAG/PVG)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 ) 经皮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骶神经电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 SNS) Melzac Wall 1965年提出 设想在脊髓后角存在一种神经调节机制,使神经信号在诱发痛知觉和痛反应前就受到闸门控制,这个闸门可以增强或减弱伤害性信号的传递 第二节 疼痛的物理治疗 Physical Pain Management 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 PT 应用各种人工或天然物理因素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 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 物理能源:电、光、声、磁、水、温热、冷等 作用机制 利用物理因子对机体的刺激作用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或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改善组织代谢,加速致痛物质排泄,缓解肌痉挛 起到去除病因、抗炎、止痛、消肿和恢复功能等作用 一、电疗法 电疗法 electrotherapy 应用电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每一种电能由于其物理性质不同,当它们作用于人体时,在组织中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使机体产生特有的生理反应 医疗电能有直流电、静电和交流电三种 低频:当每一次通电都能使运动神经发生一次兴奋时的频率范围,绝对乏兴奋期约1ms 中频:综合多个刺激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 高频: 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 可单纯用直流电刺激,也可以在电流的阳极透入药物 作用特点 离子浓度的改变:电解、电泳和电渗 改善末梢循环:反射、活性物质 对组织的营养和代谢的影响:通透性增加 神经系统的反应:兴奋或抑制 全身直流电疗法 电极置于肩胛区,另两个电极并联置于两侧小腿腓肠肌部皮肤表面 输出电压为50-100mV 局部直流电疗法 电极可置于躯体或四肢两侧,也可将2个电极放置于躯体同一侧 多用于背部及四肢疼痛的治疗 体腔直流电疗法 将特制电极置于阴道、直肠等体腔部位,另一电极置于下腹部或腰骶部体表皮肤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通过直流电将药物导入体内 可用衬垫法、水槽法、体腔法 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 阳离子从阳极导入,阴离子从阴极导入 直流电疗法适应证 慢性炎症:末梢神经炎、关节炎、周围神经炎等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功能性头痛、肌痛及肌痉挛等 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及术后瘢痕粘连等 低频脉冲电疗法的作用机制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 镇痛作用 即时或数小时内 兴奋粗神经纤维并促使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等的释放 轴突反射、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泄 镇静作用 刺激中枢神经引起皮质的泛化性抑制 电催眠疗法 作用特点 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 对感觉神经和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