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吸引物理论研究综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内旅游吸引物理论研究综述1100013273 城市与环境学院 端木一博摘要:对国内的旅游吸引物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在总结旅游吸引物概念、内涵、特点、及相关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国内对旅游吸引物结合实例的理论研究情况,包括单一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析、较大地域范围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等。比较前人的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理论综述,提出对国内旅游吸引力研究的看法。认为国内研究大多偏重于实证与应用方面,个案较多,在基础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方面比较薄弱,落实到具体研究上,研究方法也不够灵活。关键词:旅游;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力;综述一 引语对旅游吸引物的研究,国外比国内成熟很多。因此,许多学者对国外的理论研究进行过综述。如胡抚生(2008)曾在《国外旅游吸引物理论研究综述》一文中全面的介绍了国外对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及内涵、开发、组织管理、游客和居民对其的感知评价四个当面的研究。郑嬗婷等(2006)也对近十年国外城市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过总结。除此之外,还有郑四渭等(2009)基于旅游吸引力视角对国外城市文化旅游的研究、何景明(2003)对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述评、吴承忠(2004)在总结历史文化旅游特点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研究等。 然而,想要全面的了解国内旅游吸引力方面研究的进展、研究方向、存在问题、展望等多方面的信息,则必须对国内的旅游吸引物研究进行总结。因此,本文选取国内发表的20余篇专著或期刊杂志,分门别类进行概述,并与国外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二 对旅游吸引物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胡抚生(2008)总结出,尽管国外对旅游吸引物有着林林总总的概念定义,但区别大多在于旅游吸引物是吸引游客、还是吸引了游客和经济管理者、还是本身就包括了游客这一要素这些方面。在国内对旅游吸引物的概念研究中,却近期的文献很多都采用了保继刚(2000)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旅游吸引物通常指促进人们前往某地旅游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它包括旅游资源、合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甚至包括了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这一定义强调旅游吸引物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是通过游客来界定的。可以看出,对游客没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基于此,不同学者对旅游吸引力的内涵和特征的解释,大多可以看做是对这一概念的补充。谢彦军(1999)在分析了国外学者关于旅游吸引物的分析后,认为旅游吸引物系统包括一个核心层次和两个支持层次。核心层次包括核心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支持层次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标识物。可以看出,对旅游吸引物内涵界定的困难之处,就在于如何把握和理解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陈才等(2007)认为旅游吸引物是由旅游者直接引发的概念,而旅游资源则是针对旅游经营者和开发者而言的。至于旅游产品,这是用过对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形成的。这一解释则由于先前的定义有所区别,并不认为旅游资源即是吸引物的组成部分。成伟光等(2005)则认为旅游资源通过策划和开发产生旅游吸引物,再经过配套建设形成设施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创新之后得到旅游新产品。总结来说,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之间的关系不甚明朗。但是,二者之间必然有所关联,而旅游产品则是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产物。三 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吸引物的研究旅游吸引物类型的划分的方式众多。本文依据所搜集文献的研究方向的区别,采用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按照其所处地域单元将其划分为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而是按照其属性将其划分为自然型、人文型和运动休闲型三大类(保继刚,2000)。在赵明(2011)以莆田市为例对滨海区域中小城市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研究中,作者借鉴了保继刚提出的依据属性的三分法,(即自然型、人文型和运动休闲型)和依据旅游活动性质的三分法(即观光型、游戏娱乐型、运动休闲型),然后结合旅游吸引物属性和活动性质,将该市的旅游吸引物分为人文观光型、自然观光型、人工娱乐型和运动休闲型。的确,在对小范围的旅游吸引物进行研究是,不太可能出现涉及各个属性及活动性质的旅游吸引物种类,因此这一将两者结合再去除空白类别的分类方式可以为个案研究的工作者所借鉴。对城市旅游的研究,除了上文提到的西方城市旅游文献综述之外,还包括诸多对大城市中的单个景点作为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下面先以北京为例。宁泽群(2008)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北京798艺术区作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指出旅游吸引物的“特质”是当地社会生活自发形成的结果,而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文化的内涵是不能设计和规划的,所以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重点在于对其自发形成的“特质”的发现与保护。再如宛霞(2009)在北京奥运会落幕不久之后开展了对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作为旅游吸引物的特点分析,认为该场馆具有高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