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奇观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广西奇观”——广西自然博物馆
1.1.2 建设单位:广西奇观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1.3 项目地址: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
1.1.4 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奇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文件依据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
(4)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人民公园的白龙湖东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收藏有植物、动物、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标本3万件,以丰富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鱼化石、恐龙化石、古人类化石、有色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和珍稀的白头叶猴、瑶山鳄蜥、擎天树、金花茶、桫椤、银杉等动植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陈列为特色。
自1753年英国诞生第一个自然博物馆以来,全球为数众多的自然博物馆为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自然博物馆发展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以科学中心为主流的现代博物馆模式。它作为传播科学的重要手段、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基地和展示国家经济、进步的窗口,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变革时期 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 以采集、收藏、研究和陈列自然万物标本静态展示为主。 第二阶段 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展示为主。 第三阶段 以电脑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开放式展示手段为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世界自然博物馆获得了惊人的增长,这说明教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社会教育形式,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活跃的生命力。科学的大突破,直接地诱发和加速了馆的更新换代和深刻变革。科学逐步从以为主要展示内容过渡到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当代前沿科学为中心,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着眼于未来。20世纪年代,一种适应于时代要求、更加注重人的能力和思维提高的新型、现代诞生,馆的。教育手段注重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展示方法,大量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电脑网络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影视技术等,把展览形式和内容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馆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力,激发了观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1932年建成的巴黎发现宫开互动的、观众可参与的展览方式的先河,这种展览方式迅速成为观众喜爱和认同的科普教育模式。之后,欧发达国家陆续兴建80年代馆新随着国家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开始重视投资培养后代渴望高品位的科学文化消费科普作为新知识、新思想的载体之一,已经日益广泛社会需求。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它以“发现与探索”为核心激发人的兴趣,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拥有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建设高水平社会的重要前提。科普游活动融科普教育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科普是主题,旅游为形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科普游纵情山水、回归自然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休闲旅游的。6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科学通报》、《古脊椎动物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矿物岩石》、《Science》等国内外刊物上。1989年以来,参加中美合作项目,对百色旧石器进行跨学科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从根本上纠正了美国学者莫维斯人为地将早期的非洲、中东和欧洲的人类同亚洲人类分隔开来,把亚洲大陆贬低为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错误观点,动摇了统治学术界长达50多年的“莫维斯理论”,引起了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极大,该研究成果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起,被中国科技部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1999年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广西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广西湿地资源调查,广西十万大山综合科学考察等项目,为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提供了详实的资料。2000年和2001年,合作参加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研究。申请的“广西宁明盆地鱼化石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和气候变迁”、“百色盆地边缘洞穴堆积环境与旧石器文化研究”2项课题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世界著名博物馆情况馆 名面积(M2) 展厅面积(M2) 年观众量(人次) 30000 250万 法国拉维莱特博物馆 1500040000 700万 慕尼黑科学博物馆60000 40000 200万 芝加哥科学博物馆 5600037000 400万 加利福尼亚科学博馆 80000 波士顿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