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模型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模型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地区的气候模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干旱成为一项严峻的环境问题。干旱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十分严重,降低了农业生产能力,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干旱区的生态现状进行研究,开发适用的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模型,探索有效的生态水资源管理方法,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议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建立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模型,针对干旱区域植被类型、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遥感技术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建立干旱生态区域的遥感监测模型。
具体方法包括:
1、收集干旱区生态耗水相关数据,包括遥感数据、植被生长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情况数据等;
2、运用遥感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分类、过滤等处理;
3、建立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监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
4、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干旱区生态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
5、依据模型结果,为干旱区制定适应的生态资源管理策略。
三、预期成果
1、建立适用于干旱区生态耗水的遥感监测模型;
2、分析干旱区生态耗水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分布信息;
3、制定适应干旱区特殊环境的生态资源管理策略。
四、研究难点
1、植被类型与植被指数的精度问题;
2、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
3、建立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问题。
五、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1、完成文献调研和背景分析(1个月);
2、收集干旱区生态耗水相关数据(2个月);
3、运用遥感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1个月);
4、建立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监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3个月);
5、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干旱区生态区域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制定生态资源管理策略(2个月);
6、撰写论文并进行审稿(2个月)。
六、参考文献
[1]刘雪梅,张传伦,杨栋,等.基于遥感与模型模拟的干旱区生态耗水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6):805-813.
[2]李世杰,周志越,李瑜,等.基于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的春旱时期玉米与小麦生长变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4):637-643.
[3]姜波,杨景全,李建华,等.基于NDVI的黄土高原植被活动量遥感监测[J].生态学报,2005,25(7):1740-1745.
[4]赵国辉,程敏,袁寿其,等.基于MODIS的干旱区生态耗水遥感监测研究[J].中国沙漠,2018,38(4):906-912.
[5]刘晓东,肖惠宁,田英群,等.基于MODIS数据的北方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8):1095-1101.